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飄花評論]--宗教的轉軌和接軌16

[飄花評論]--宗教的轉軌和接軌16
[其他有關空行母的定義]
在探討空行母文章的末尾,Willis 提出了幾個有關空行母特性與定義的普遍性結論。
首先,她認為「空行母指的是一種陰性本質」,而非具象的女性形體。
雖然空行母常以女性的樣貌示現,這與空行母在證悟成佛時的願力有連,譬如觀世音菩薩化身之一、兼為本尊與空行的綠度母,在成佛時便發願,願世世以女身救度眾生。
因為「在密續的象徵系統中,為了表示殊勝的開悟特質,空行母大多顯現女性形體」。事實上密乘中的空行母,象徵的是一個具足的整體,而不能以世俗化約的性別差異概念,來看待其所代表的陰性本質。
同樣地,Keith Dowman 也表示「『上師』與『空行母』是內在形上的實體,基本上每個人的精神層面都兼具了男性與女性本質,即便空行母無遠弗屆的空性,也不能與隱現的方便分離開來。
智慧與方便的不二,就如同陰性與陽性本質的兼備,難以男/女性別作為判准,男性行者的內在也具備了空行母的陰性特質──也就是智慧的本性。
因此,瑜伽士在修行時,其女性特質便會以四種手印(mudrā)——四種手印分別是:三昧耶手印、智慧羯摩手印、法印與大手印。而手印的意義,則包含了封緘、誓言(commitment)、象徵、手勢、姿態、以及空行母或法侶等六種……
瑜伽士在修行時,其女性特質便會以上述的四種手印的方式顯現,「與其將空行母定義為人類(指女性),不如理解她是在完美內觀與方便結合時,清淨一切染汙之空性本質的展現。」
而到了密乘修持的最上層境界,也就是四印最高成就的大手印境界時,空行母已臻化境而不可思議,此時「她是空性神人同體的示現,即是在轉變中、如夢如幻、清淨、涵攝一切的明覺。
」在此時的上師與空行母定義,已超乎平常、字典中所描述的「精神導師」與「女神化身」之意了。
其次,從勝義諦——指超越一切概念、非戲論,清淨無染汙的證悟狀態。分說勝義諦與世俗諦「二諦」,是中觀學派的根本要義之一。可詳見龍樹菩薩的《中論》與月稱法師的《入中論》——從勝義諦的觀點看來,空行母所代表的是一種最高的證悟智慧,「『她』是對空性最直接、不假它物、非概念的了悟」,此狀態是無法落於言詮的。
此外,在密乘的修行中,上師、本尊、空行母……是缺一不可的三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密宗教法之一。行者必須淨觀其上師等同於本尊與空行──即三根本總集的化現。
而在更高階的密續儀軌中,則有觀想空行母為三根本總集的修持法,此時的空行母更兼具了法、報、化三身的證悟特質,「是無形色的『真理之身』,亦即法身。
就溝通與帶來啟發、證悟能力的層面而言,『她——空行母』是絕妙、莊嚴的『受用身』,也就是本尊和報身;而在無盡化現以破除我們執著的輪回習性上,『她——空行母』則展現了難以計數的『化身』成就。
在空性的狀態中,空行母是三身的俱現。」對應于三根本、三身——法、報、化。
在密乘有關空行母的修行上,更進一步地分為外、內、密三個階段……
「在外密的部份,是空行母顯現的各種形貌:人或天神、寂靜尊或忿怒尊、利益或危害人類;
內密的空行母則在資深行者成功轉化自身為偉大空行母(通常是金剛瑜伽母的本尊身)時,方可顯現;
而密密的空行母是無形的威力、能量與空性純淨的加持。
以上皆是對智慧空行母……在密續上的相關要點闡釋。
由此,可明顯看出空行母在藏文中字義(如前述的語義分析)、教理和實修上的擴充,以及在修持上環環相扣的縝密架構。
而常見對空行母的定義與詮釋,則大致區分為勝義層次的智慧空行母,以及世間供贊護法類的女性神祇兩大類別,這種界分也合乎了空行母在入佛前後的定義演變。
但必須注意的是,在此的智慧空行母並非一般所世俗認定的「女性」概念,「因為在密乘,尤其是無上瑜伽中,行者修習一個法門去開展其潛能、尤其是淨光根本心,從每個人都擁有根本心的觀點看,是沒有男女之別的。

此外,在噶舉派堪布卡塔仁波切所著的《證悟的女性》一書中,也提及了空行母與五大(地、水、火、風、空)、五蘊(色、受、想、行、識)與五方佛父佛母的相關教義。五方佛父與其眷屬(法侶),依次是中方的毗盧遮那佛與甯初瑪(Nying Tsukma)、東方的不動佛與給瑪(Gyema)、南方的寶生佛與那瑪姬(Namaki)、西方的阿彌陀佛與那劄卡嫫(Naza Karmo)、北方的不空成就佛與丹企卓瑪(Damtsik Drolma)。
卡塔仁波切指出「男女兩性都具有五蘊,也都有五大。地大指的是我們的色身肉體,水大是在我們體內流動的液體,我們體內產生的暖熱即是火大,風大是我們呼吸時所需要的元素,而我們體內的空性即是空大。在我們尚未了悟五大的清淨本質時,五大只是我們身體裏面的五種元素;當了悟了五大的清淨相時,我們就證悟到了五方佛的眷屬──五方佛母的境地。」當五蘊清淨時,即證悟了五方佛的成就,而五大的本淨狀態展現時,也就到達了五方佛母(五大空行母)的成就境界。
五方佛父、佛母的教授,「事實上就是代表圓滿的證悟──我們身心染汙的究竟清淨,以及一切煩惱垢障的淨除。
」不管男、女,每個人皆兼具了五蘊與五大的元素,因此就密乘的觀點而言,是沒有男女性別的差異與歧視的,「不論男女,如果努力精進修持,都絕對能利用五蘊和五大來證悟成佛的。」且如同五蘊與五大的密不可分,五方佛父、佛母的證悟成就,也是俱時展現的,因此在密續的唐卡上,「常以兩性合一的象徵方式來表達」一如上師與空行母方便與智慧的象徵,在密乘的修行上是內在、相輔相成的本質,絕非一般人對雙運的誤解與穿鑿。其中上師代表方便;空行母代表智慧。

套用 Keith Domman 在 Sky Dancer 書中的說法,他認為空行母對西方世界來說,是一個頗具價值的新概念,「其價值在於難以有確切的定義,她包含了一系列的意涵:陰性本質、精神融合的剎那、上師的法侶」等,而「『空中舞者』的意象,則以在穹蒼中舞動的空行女神(Goddess-Ḍākinī),召喚出非物質、飛天、變形(shape-shifting)等不令人費解的指涉含義。」
他進一步指出空行母具有「甚深的密續神秘性,而這個謎團唯有透過灌頂方能揭曉,即是瑜伽士以實證了悟空行真義的方式。」
除此,「太過於概念化地理解,都難免有誤,因為一旦以很好的說法來定義空行母時,她就會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概念。
」藏傳佛教中強調,「當研讀無上瑜伽密續時,即便是一個單字也會有好幾種不同層次的解釋。……在密續的一個單字或語詞可以有四種不同的意義,這就是所謂的四知解義,」另外,「密乘也提到了另一個詮釋學上的設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無上瑜伽的經典,也就是六參數,它們是三組對照的定義解釋經文的意義」。
四知解義即文字義、普通義、隱藏義、究竟義四種。六參數的三組對照分別為:1.說明與定義參數;2.意欲與無意參數;3.字義與非字義參數。
所以單一名詞即具有許多不同的內涵,必須依其討論的層次與悟證的領域而定,空行母的定義也不例外。
在探討過空行母的歷史演變與各層定義之後,將繼續探討在傳承簡傳與上師傳記中的空行母角色及其象徵,以做為定義/實例的相互參照之用。
密宗由早期小乘對女性的歧視,視女性為貪欲、不淨的對象,到大乘密宗佛教中女性觀的逐步修正、擴展,認為男女在證悟能力上的平等性。在這方面……密宗有別于佛教淨土宗,佛教淨土宗的說法是女身不能修成佛,只能修個來世的男身……然後才能修佛。2007-7-15(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