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般菩心經14

般菩心經14
《心經》是修行功法原則上的指南。
《心經》是出自聖觀音之手。
問:在第四篇,第五篇解《心經》中,僧問:大死的人若何?
答:大死的人,在古代修行學裏是行話。是真正的禪機語言。是指斷了無明的修行者。其師對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是說,你若真是修到這份了,那可無論如何不要讓無明再起。不許夜行,是指一定不要讓無明再起。
投明須到。是說,趁無明未起之時,還等什麼?還不快走!這個走,是指用大涅槃法脫體。此時,那位師,比學子還緊張,因為,斷無明難修。真正斷了無明,最最少也是聖羅漢位。可成就少說也是7.4級能量。
學員:這種人,人體能量一般為多少?
答:最佳狀態是控制在4.4級為好,另三級能量給天魂。
問:為什麼大師說,人難過4.2級?
答:人體的結構,就絕大多數人來說,所能承受的能量,極限值,為4.2級。極為極為特殊的人物,可達4.4級。是故,但凡比較實際的修行者,應盡可能利用光爆去充實天魂。
問:修行最理想,最佳方案,其能量分佈以何為最佳?
答:三三制。天三,音三,色三。成就九級佛位。但這十分艱難。
問:印度紅蓮女教主達七級能量了,她是否已具足佛位?
答:她實際是6.6級能量。可視為七級能量。她的天魂是O.5級能量。合之為7.l級能量,已進入羅漢位。聖羅漢位為7.4級能量。
問:世上還能不能有人再超過她?
答:極難極難!不要去妄想超過她。一般人就是把身體練爆了,也難以超過她。人不要和人比,自己和自己比。

學者:女神功為什麼會令人無所得?
答:女神功法,乃出世間法。君不見《心經》曰:“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若是有所得,那能夠成就菩提薩埵嗎?若有所得之法,皆為世間法,出不得三界。若說那也是出界之法,純屬是為騙錢!

記錄中,九姑娘曰,這一路上不知會有多少關卡。
這表示,是低層次生靈附體。有關卡,就是表有界限。如《心經》所言,有眼界,有意識界,尚遠遠不具足菩提薩埵。這表示附體的能量層次較低。
另一主要特徵是,三界外生靈決不給人看病。只有三界內低能量生靈才能給人看病。
三界外生靈認為生靈本無病,有何病可看。有病的僅是假外衣,壞了,扔掉就完了。他們沒有看病這個概念。
故經曰:凡人,眾生,知色而不知空,見色而不見空。依存在色身上,而色身會敗壞,故輪回不止。
上述這段是說,凡人,物質眾生,只知色化的存在,而不知更高層次的空化世界的存在。此即是知色不知空。是故,《心經》曰: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色本來同。為什麼本來同?這個同字,不是相同的意思。而是同一體的意思。即,色與空本是同一體,即時間。
以上,講解的是九陰功法,第七層次的內容,色空同觀。
色空等同觀,是出世間法與世間法的分界點、分界線。如何識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全在於色空二字上。見色不見空,此為世間法。色空等同,色空不二,這是出世間法。
不具足色空等同觀,過不去九陰功第五層這一關。進去了,轉來轉去,還得轉回來。或者,進去了,走火入魔。
為什麼會走火入魔?只因見色不見空。知色而不知空。拿著映射去當物質用,表現得知色不知空而走火入魔。
什麼叫走火入魔?把空當色。把映射當物質。
色觀的表現,反映在貪上、爭上、鬥上,反映在權利欲、名利欲和種種貪財欲上。持有這種心態進入九陰第五層次,猶如黃粱一夢。什麼也得不到,一場夢幻一場空。
第五層次,本來修的就是個空。是讓你把色觀向空觀去轉化。進行一場空觀訓練。在空觀訓練有成時,以便進入第六層次天人雙修。空觀這關過不去,天人雙修一關就更過不去。
第五層次,空觀過不去,反會生魔。第六層次,天觀過不去,反會生邪。
西遊記說,去西天要經九九八十一難。實際就是九陰功之九層關!九陰九陽九拜九觀,這是登九天的四九大關。就是過了三界點,尚有九色九音九光九天九宮這五九大關。過了這三界內外九九大關,方得以進大日宮。
大顛曰:還早呢?
你又跑來做什麼?不好好在青潭去抓你的音像能量。
大顛曰:抓回來不少。可也讓人打得夠嗆!
又有誰敢打你?
大額曰:除了那四嬌娘,又有誰敢動吾一根汗毛!
你惹她們了?
大顛:哪敢!噓還噓不過來。晦!昆侖山口那一仗,當初也是各為其主,也是不得已呀?
那時你是哪部分的?
大顛:大日宮的羅漢戰團!可我當時沒參戰,沒動手,我是跑軍需的。可嬌娘在青潭,把我們當初這群老羅漢,挨個給審了個夠!
那就忍忍吧?
大顛:不忍也不行呀!誰又知,如今會落在她們手上?
* * * * * *
真不知,最後審判的判官,不是上帝,是大羅刹女四嬌娘!真可謂是,造化弄人。
且不管大額和尚在青潭集結,在抓緊時機捕風捉影。
學者:大師,如何是捕風捉影?
答:追尋自己的過去時,萬象歸一。
學者:將來,我們脫身之後,在青潭集結時,是否也要如大顛,去捕往日之風,尋昔日之影?
答:大概如此,若不萬象歸一,又哪里來得萬法歸一,哪里來得返本歸真。
學者:如此看,這要是修出去,可是有的是要學的?
答:若是容易,就不會是凡人動物眾鬼越來越多,仙神菩薩越來越少。
從數千年、萬年,總的趨勢看,八百萬年以來,是宙心能量向外擴散,由密向多演變。表現的是眾生均能量呈下降態。如今,幾乎已是最低點,就人類而言,人均能量已降至0.2—0.4,基本上已近於零。這表示到了中點位,如今正逢折點,宇宙時空能量變化,於此之後,開始收縮,即,從多向密演變。此正是大回歸富心的第一個千年期,是故,九宮大開天門,準備迎舊。其舉動也是相當了得的。用現代氣功語言,就是天地大氣候,由一變萬法,而轉為萬法歸一。今後的八百萬年,將一直保持這個趨勢。
學者:為什麼是八百萬年一變化?
答:這好像是宇宙變化的一個小規律。《易》的八卦就是反映這個規律。在數上,從一到八就會出現極,出現重演。
例如,音,為八音階重演。
學者:九光九音九色,與八極重演又是如何個關係?
答:八音階,實際上七音。第八音是返一而增八度。九音是指上述七音,第八音為七音之合音,亦稱白音。第九音為無音之音,亦稱黑音。九光是指七光加上合光,即白光,與消光,即黑光。九色亦復如是。
《夜讀心經》是熱功,
學者:大師,金孩是什麼呢?
答:成長中的天魂。他示範動作,是在教功。《心經》中第一句,觀自在菩薩。是讓你打坐行觀,觀什麼?觀那位自在菩薩。自在菩薩是誰?天魂也。在錄音《夜讀心經》,以及《修行者》第四篇裏都詳細講過了。沒有好好閱讀教材。不過,到了這一步,就算是入了觀音法門之大門口了。《心經》的前五個字出現了。
學者:是不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人都是附體現象?
答:嚴格來說是的。但有兩種情況。絕大多數屬附體現象,極少數是屬天魂附體。女神功法第五層次的原理,就是吸引自己的天魂附體, 並設法與之同步。這實質就是修行的本質,即獲得自己的天魂。也就是《心經》的前五個字。不取得自我天魂的相應,是出不去三界的。但是天魂附體,不一定會產生功能,不能以此謀生。
老君之丹是三種丹要煉。一是海心丹,二是地心丹,三是天心丹。道家煉的內丹僅是地心丹。而出三界之功法,必須是天心丹煉成方可。無天心丹則出不去三界。
海心丹為色丹,地心丹為音丹,天心丹為光丹。海心丹的位置在海輪。海心丹是指貯備在海輪的性能量。此能量是以色能量為主,主管生存和繁衍。地心丹在日輪。將海心丹提至日輪成地心丹,此為道家內丹功法。煉到好時,可觀丹田處成人形丹,故曰人丹。人丹是音魂的核心,是表已將體內部分色能量轉換成了音能量。道家稱之為元神。
古曰:損之又損。一損是指損海心丹成地心丹,又損是指損地心丹為天心丹。
天心丹在月輪,是光能量。能量在月輪時,天魂方可吸收,臨終時方可有接引之光。
女神功法不走地心,直接將海心丹化為天心丹。一是走地心丹耗費時光太久長,二是地心丹成後,易止步不前,如履虎尾,如武人為于大君。成就地心丹為世間法較高層次,易出功能,但出不得世。若為尋求世間功能,可專練地心丹。
天心丹的成就在月輪。有成時,頭頂上方會有小人形。有時它也不讓你看見,而躲在後背上。《心經》中第一句,觀自在菩薩。指的就是坐在頭頂上的這位。故可知,觀音法門的起步點是極高的。修不出頭頂上的那位,又何處談觀音法門。行九陰功就是為把頭頂上那位打出來,以便行觀。
佛門人追求的了脫生死,究竟涅槃。《心經》裏已做了批示,曰: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為什麼對眾修士所苦苦之求,批下此八個字?觀音曰:若真為了脫,真為究竟涅槃,必須於心無求,而且必須依般若波羅密多去修,方可成就,方可遠離顛倒,遠離夢想究竟。進一步指出,涅槃的三世諸佛,皆依般若波羅密多,而成就三藐三菩提。
反之,若不依般若波羅密多修行,則不能成就究竟涅槃,不可成佛。而會深陷顛倒夢想究竟之中。
那麼,一個修行者,一個探索者,一個瑜伽者,應如何對待修持呢?
關鍵的是把心放平。心平則氣和。
不論是經歷哪個時空層次,都無所謂,即使一時陷入動物道、鬼神道、魔道,只要是心放平,就何事皆無。正是,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海水無痕。
心若不放平,心中有鬼,俗曰,家鬼不引,野鬼不來。心中若有魔,心魔感招,群魔自來。
學者:大師,真正的修行者應如何是好?
答曰:把飯吃好。把覺睡好。把事做好。把心放好。把功練好。把香觀好。不求最好。有求不好。此即,好好好好人好好好好。只有好,方可了。不好不了。
一位物理學教授來信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無法理解《心經》中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從物理學的角度看,物質是實實在在的,又如何會空?
這個問題在以前的篇集中,已經講了不少。這個問題,是科學與佛學的一個最大的觀念上的矛盾點和不同點。
開弓射箭。箭運行在空中,把這個鏡頭拍下來,照片上是一支箭懸浮在空中。這是科學觀念。箭實實在在的存在,是個實體實相。這一瞬間的拍照,稱之為現在時。科學立足于現在時去觀察問題。但佛學卻拍了三張照片。第一張是,箭在弦上未發時,對空拍照是個空。這是未來時照片。箭發後,拍了一張,有箭在空中,拍到了色。這是現在時。過了一會又拍了一張,依然是個空,過去時。
對同一定點的三張照片,有色有空。就此定點而言,三張照片是相同的。都是此定點的照片。不是異定點照片。第一張照片的定點,不異于第二張照片的定點。但第一張是空,第二張是色。故對此定點而言,這兩張照片是空不異色。
第二張為色,第三張又是空。同一定點,故曰,色不異空。
以上是對這兩句最簡單最淺的解釋,此兩句還有更深刻的解,在以前的篇集中已有講述,故不再重述。
人的一生如弓上箭。現在現世的百年,猶如空中那個定點。如今的一生,就是那第二張彩照,正是色相之時。故曰:人生如箭,一閃即逝。每枝箭都有自己運行的軌道,在命理學上,稱之為命運。即生命運行的軌跡。
觀音法門是記錄在佛經之王《楞嚴經》上的,是佛王及釋佛論定的、唯一能修出三界的法門。專門記錄觀音法門的《心經》,被定為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佛經的大總持,為眾佛經之神。如若否定觀音法門,就等於否定全部佛經。如若說觀音法門是魔法,那麼,除此而外的就都成了鬼道。揚言觀音法門為邪教的人物,恰恰反證了其所搞的一堆東西是歪門邪道。
答:《心經》曰,應該“遠離顛倒”。
學者甲:又如何個遠離?
答:又轉回來了。第五篇第三十八集中有言,若要遠離,必須根除一貪一愛二字。愛是根本,愛不除,貪不斷。數年前,一人問一女巫,你最愛做什麼?答曰,我最愛數錢。就是數一夜也不累。
學者乙:可銀行的女職員卻對數錢煩透了?
答:因為那錢不是她的?為自我去奮鬥,其樂無窮。
感冒時應聽《夜讀心經》,走熱路。
比如,洛陽金屬院的桂花女士來信問道,難道是與非能等同觀嗎?難道就不存在正義和非正義嗎?
這個問題的病在什麼地方?在於用世間法的觀念去討論出世間法。用人道的觀點去討論天道。猶如詢問兩千年前的古人,從洛陽去印度為什麼不坐飛機?難道你們不知道飛機比走路要快得多?
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人是不習慣的。因為生存、生活在世間法之中。生存、生活在人道之中,是難以設想和樹立出世間法的觀念,難以具有天道觀。
比如,色空等同觀是天道觀。廣東韶關的物理學教授來信說,他從世間法物理學的角度,實際是從地道的角度,無論如何無法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明明是一座大山在那立著,是色,卻又如何是空?
色空等同,並不是從人的角度來觀察事物的。它是從大靈的角度去觀事物。
《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這五個字極為重要,它把前提已經明確了。這五個字的密意是,自在菩薩觀。在錄音《夜讀心經》,首先講的就是這個前提。
在南京新印出的第二版1-9篇第八十一集《人在塵凡》的第九章第五節裏,全文錄下了《夜讀心經》。第二版是九五年十一月印,共一千套,已發往各地的需求者。
在《夜讀心經》中,首先就講了這個前提。即,觀!誰在觀?
這個誰,不是人!而是指大靈,《心經》的前五個字,觀自在菩薩,直譯過來就是,打坐時不是打坐的人去觀,而是大靈去觀。在大靈的眼裏,它會發現,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並且五蘊皆空。門外是有座山,但對於大靈來說,亦是空空如野。它可以穿山而過,山阻止不了它的通行。它甚至可以不走現在時,它走過去時去穿過。那時沒山,是個大澤。
《心經》的密意還在“舍利子”這三個字。明看,表面上是指舍利子這個人。暗看,密意是說大靈離體行觀。如果點明了《心經》的前五個字,以及舍利子這三個字,《心經》的全文就易理解了。
《心經》是一卷純粹的、地地道道的出世間法,是純天道。絲毫沒有一點點世間法和人道。
是故,唐朝大顛禪師曰,《心經》是《大般若最勝經》六百卷中,文字最少的一卷經。也是三藏十二部八千五百卷經中,最難懂,最費解的一部經。是眾佛經之神,是眾佛經之大總持。十方三世一切佛,其之所以能修成佛,全在於弄明白了《心經》。反之,弄不明白《心經》,修不成佛!
故而,《修行者》一書,從頭至尾,抓住一卷經不放。就是溺水三千,也要抓住這一卷經。
儘管是全國寺院裏的晨鐘暮鼓日日在敲,但那108響的鐘聲,和三遍《心經》文字的鼓聲,卻少有人知。那鐘聲是警世鍾,是告訴你,你的歸宿應該在九天108宮殿。那以三遍《心經》文字打出來的風雨雷電的鼓聲,是告訴你,回歸的唯一途徑就是《心經》。
古代祖師是把真傳隱於鐘鼓之聲。知音者得之,不知音者,就算是聽個動靜,聽個響。
鐘鼓樓中那三遍《心經》文字組成的鼓點,打出的是一片風雨雷電。那是回歸的召喚。是催人上馬啟程的戰鼓,正是
咚,咚!戰鼓鳴,
將士重新進我營!
風雨加,風霜砸,
雷電專往身上打!
鏘!劍未停。
知心(音)有幾友?
昆侖八妖和曰:
舞不停,舞不休,
千年萬年知音少……
千年古寺鐘鼓鳴,
日日敲不停,
催人上陣行。
知音有多少?
卻不見
那心海湖平月光明。
* * * * * *
昨夜小樓又新晴,
一曲琵琶入謝家。
飄泊總是潯陽客,
東邊日出月西下。
嗡 啊 日阿 巴雜那 的……
但是不知此神咒講的是什麼?更不知此神咒的密法是如何煉?
師在第28篇斷後行第249集《千年一回》裏,已經詳講此密法的第一步練法,在前面的一個集子裏已講了第二步練法。
大日如來神咒,翻譯過來就是“大日如來神光陣”。在第十篇裏已經詳細介紹了。密法就是如何持此咒,如何按此咒行功的方法。只會念咒,不知其意無用,不知如何持,如何行功亦是無用。
此密法師寫在第249集《千年一回》,從九六年二月廿六日開寫。但寫了一章多,不知被什麼事情給沖了,就一直放在那兒了。
學者A;修持密宗的最後關鍵就是持修大日如來神咒密法。神咒藏語的那幾個音符,眾多修士都會念。殊不知神咒不是念的,而是修的。聖觀音的六字大明咒,《心經》的無上大神咒都不是念的,而都是有嚴格的密修方法。就連顯宗的念佛號,實質也不是念的,而是有嚴格的密修方法。
數千年來,修煉士誤以為神咒是念的,但念來念去也修不出去。其錯就在於此。古代宗師,傳功不傳咒。親弟子才傳咒。但傳咒又不傳法。是故有了咒也用不上去。不傳法是兩個原因,一是宗師本身就不知神咒密法,上代師也僅是傳了咒未傳法,故而無法可傳。二是一旦得知密法,也就來不及傳了,走人了。
學者H:密法無傳,傳則非密。並非不傳,實為不易。
學者B:這到也是。因為接密法是在隱中接,顯中練。修不到一定層次,隱中無法接,顯中也無法煉。比如,師打算把大日如來神咒密法詳解出來,但難處在於,不是修到一定層次的人,看了也無用。寫了等於白寫。若不寫出,千百年來,又能有幾個“宗喀巴”大師能了知去何處尋密法,如何得密法,如何持行密法?若是不寫出,自宗喀巴大師之後,就成了絕傳。佛門功法的最高最快速成就將湮沒。但若是寫出,卻又不知會是個什麼後果?
學者C:師打算抽出時間先從淺顯入手解,然後一閃,切入深隱層次解實修法。現在的難處在於,如何能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
學者甲:現在應該搞明白佛門幾個大咒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何時用何咒?《易經》強調“時”,再好的東西也只能適時而用。
學者乙:佛門密咒最關鍵的是如下幾個:
一、佛號南無阿彌陀佛
二、聖號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普賢大行咒 唵啊吽
四、觀音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得麥)咪吽
五、《心經》大神咒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六、大日如來神咒 嗡阿巴雜那的……
七、釋迦佛咒 嗡牟尼牟尼馬哈牟尼耶莎哈
學者A:佛門第一神咒,“南無阿彌陀佛”的密意是,若要修佛,必須按觀音法門。
學者B:佛門第二神咒,“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密意是,觀音法門的修行方法是從“觀三時音流入手”。
學者C:佛門第三神咒“唵啊吽”,是說,修者若要觀三時,必須先淨身,將封閉的人系統打開,成為開放的天地人大系統,與宇宙音流相和合。
學者D:佛門第四大神咒是“唵嘛呢叭(得麥)咪吽舍口”是說,行觀音法門必須先把摩尼珠煉出來。
學者E:佛門第五大神咒,即無上大神咒“摩訶般若波羅密多”。是講了如下幾層意思,第一,這是唯一的修佛大法,十方三世一切佛皆是應用此法修成的佛。第二,修出去成佛的絕對關鍵是通中脈。第三,脫體後必須行白月道。
學者F:大日如來神咒是臨脫體之際,一步成佛進入白月道的方法。此方法是把你累世所散失的能量,最大限度的收回合歸為一。行此功法獲上品者,可回收至11級能量成薄伽梵大神級位,或是辟支佛位。中品者可回收至9級進入佛位。下品者可回收至7.4級進入聖羅漢最高位。
學者甲:等一下,無錫同時發來兩封信,有急事要告師知?
學者A:把生命本質能量從海輪和水輪位,提煉到月輪位,這個過程稱之為“波羅”,即“渡”。當把大量生命本質能量集中到月輪位後,這個現象就叫“般若”,亦叫“慧”。
最後,以月輪能量一統“天下”,沖出天輪,這個現象就叫涅槃。
學者B:上述就是《心經》中大神咒的密意。若是在臨脫體前後,應用大日如來神光密法獲得成功大成者,則稱之為佛,中成者則稱之為天尊,小成者則稱之為聖羅漢。
<五>
學者C:故知,成佛,修出去只能靠自渡,誰也渡不了誰!所謂的渡人僅僅是指引導對方走上修行者之路,但是真正得渡,必須在個人。亦即,你是否能在你自身的中脈成般若。
在第四、五篇中,大顛反復開示,無價珍只能是從自己流出,外求不得。
佛從口入,佛自口出。這個口就是天輪。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從口入體之後,大靈留存在心輪位,故曰,是心是佛。這個“心”沖出口之後,就是“是心作佛”。但這個“心”必須要在月輪完成大日如來神光陣法,具足佛位能量之後,此心方可作佛。否則下墜去作鬼。

前面講的是“平靜心”,而不是說“心平靜”。
心平靜是走入定的功路。平靜心是走出功能的功路。
心平靜,猶如一面嵌在大牆上的鏡子。物來則映,物去則空,色空等同觀。
誰在觀?
這個觀,不是“觀點”的觀。這個觀是“照”的意思。是《心經》中的前面那幾個字,觀行照度。
是觀照的意思。此時的你,就是那面鏡子,如如不動,無為亦無不為。
為何說是“無不為”呢?因為“任何”,只要從你(鏡)的面前過,你(鏡)都可以“觀照”它們而映觀。“任何”也逃不脫你的鏡面。這個觀,是“鏡觀”,但在修行術語上,稱之為“靜觀”。
如如不動,靜觀其變。就是,如如不動,鏡觀其變。
另一種,平靜心,猶如是懸掛著的一面鏡子。它靜靜地轉動,去掃描,去搜捕“任何”。一旦觀到,就“照”住它。
若平素不修心,成不了“平靜心”,也成不了“心平靜”,而是“波動心”,“恐懼心”,“貪瞋心”等等,那就是第三篇歌中所曰:
波動心會奪走瑜伽智慧,
猶如是八面風卷水中船。
燥動者心難安隨波飄動,
無成者皆因是諸根燥動,
對物境心失控迷戀重重,
心散亂智慧滅他就完蛋。
這裏的“智慧”,是指“光”。無光不能觀,不能照。心一散亂,不成集束,不成定向,就不知會對應到什麼層次去了。就會出現“時空扭曲”,而呈現種種“魔境”,而出恐懼,使人發瘋而完蛋。
猶如鏡面不平了,出現了波形,如“哈哈鏡”所映之物全部扭曲變形,而成魔像。
故知,走火入魔,發瘋,發神經,是因為心靈的不平衡,發生了扭曲,出現了波紋而造成的。
所謂修心,就是“磨鏡”,把鏡面磨平。只有平靜的心鏡,才能真正映現宇宙的真實,才能映現宇宙的美,你才能得以見到“美人王”。
反之,心靈的扭曲態,使你的所見,全是鬼魔。
從這一集以後,將重點研討並導引通靈。為了保障你行功的安全,不至於走火入魔。你就必須完成前面的課業,即,認真閱讀教材。這套教材就是一塊“磨鏡石”,如果你不認真去磨,不認真去研讀(研磨),你的心鏡會不平,這個不平的後天心鏡,罩在你的“靈鏡”前面,會使你通靈中的所觀、所照,全部扭曲變形。那樣,你就不會成為大神通者,而會如狂如瘋。
完全去除後天心鏡,只顯示出大靈鏡,即生命本質的“天心鏡”,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有人身。即使失去人身,色魂能量也會相當長的保持後天心鏡的觀念。它依然罩在大靈鏡前面,而由於它的不平,所產生的扭曲,會導致大靈“狂奔”,而直墜“阿鼻獄”。
大靈鏡本是一個“絕對光學”的最高級鏡頭,而後天心鏡。猶如罩在鏡頭前面的UV鏡,或黃鏡頭。鏡頭再好,但前面的UV鏡不平,映出的像就不清晰,甚至扭曲,變形。是故,你必須把前面的鏡片,研磨成“光學度”,極高的“天光鏡”。
科學在於分,分得越精細就越科學。修行學在於合,合得越密,合成個一,合成個零,才算有成,大成。即,科學為多,修行學為密。而作為修行者,應該密多同觀,密不異多,多不異密。密即是多,多即是密。此即為《心經》之觀,中道觀。稱之為“密多心經”,全名為“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D:二大媽式的修煉者,注重的是修煉形式。比如,頭朝哪兒?平日吃葷吃素?走路先邁哪只腳?真正的修煉者,一把抓住的是《心經》。《心經》講的就是一個字,心!
乙:據《心經》所言,隱界不受顯界的影響,尤其是不受物質性的影響,此即是空不亦色,色不亦空。又何必多慮?
A:很多人練功的目的一開始就是追求功能。又有很多人練功的目的,初為治病。進而也為功能。另一些人是出於好奇。這些都屬於短期顯態行為。練功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親證到底存在不存在隱態生靈。第二步是解決如何與隱態生靈溝通。
因為生命是永恆的,顯態僅是猶如曇花一現。漫長的是隱態生命期。如果了知了生命的永恆性、不生不滅性、無始無終性……那麼,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等等就會發生本質上的飛躍和突變。這比出點功能,會變個戲法重要的多。它會使你明確如何步入更高的層次和終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心就寬了,煩惱就少了,就可度一切苦厄。這就是心經的開示。
A:《心經》的第一個字是什麼?
甲:是“觀”字!
A:故知,觀乃步入觀音法門之第一步!無觀,那麼,觀音法門是連門也摸不著。
原本自第十篇第八十二集,師就打算引入這個“觀”字。但發現眾氣功者通靈的基本知識太少,過早入觀,易為各種情景所迷、所惑而心動。故而來個大迂回,猶如部隊“拉練”一般,沿長江逆流而上,經西門峽、朝天門,入雲南。再循廣西十萬大山、九萬大山轉到南洋花仙島,又東遊太湖西行武昌。這一大圈是為了讓學者積累一下基礎知識以便行觀。
甲:如今,師又為何觀起花來了?
B:川地的女巫,人稱之為“觀花婆”。但何故叫個“觀花”之婆娘呢?
C:通過通靈訓練,可以了知,三界內的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動植物仙等等,均要依賴於人的幫助,借助人的念力而修煉。同時他們又幫助人獲得一定的功能,幫人做做事,教一些修煉知識予以還報。這就叫地法於人。
人出三界要依賴於天人相應,依賴于天仙佛菩薩的幫助、引渡,這叫人法於天。而天尊佛菩薩的行為要依據天河的進退,這叫天法於道。天河的進退是由宇宙之固有的規律進行,這叫道法自然。宇宙規律是由宇宙之心花標示,故知,自然就是花!花就是自然。
雪山青蓮盛開,稱之為心花怒放!聖觀音就是尋到雪山青蓮之後,給天上天下開示的六字大明咒。故知,花就是“自然之神”的法身,是故古曰:黃花翠竹現法身。故知,所謂道家無上神秘之大道,佛門無上崇高之佛法,其具體的顯示就是“花”。大道法於花,佛法法於花。由此可知,佛祖釋迦牟尼最後的最高開示,為什麼“拈花一笑”?!是開示後人,全部佛法就在花上。
D:俗曰,好花應時開。時,就是宙心,花心與宙心是相應相通的。
甲:我看前幾天師又在一個小花臺上,在中心種上了金桂和月桂,四邊種上了一株株的“滿天星”。在西南角還種上一株“太陽花”。
E:此花台名之所小月臺。是眾星捧月,又有日月合明。
甲:花台的外面師又種了一些扶桑、映山紅、小葉桅子、茶花……最西邊栽的是玫瑰,東邊栽的是小茉莉花。師從山上背下來的那株苦嶺樹和小青竹都發青葉了,看來是活了。
關於這個觀的問題,在以後的篇集裏還會進一步研討,重點放在第257集以後研討。《心經》的第一個字“觀”,是極不簡單的一個字。達摩佛修這個字,一坐就是九年功夫!行觀決不可著急,一定要做記錄。否則你的觀就總是在三界內轉。
F:直截了當的說,天魂不合體則不成天人合一。無天人合一,則不會有立體全方位大觀!
甲:對於觀法,是否再研討幾句?
I:通常物質性的人是“點線”觀,在修行學術語上,稱之為色觀。在第四、五篇中,稱此觀為見色不見空。從宇宙本質時間而言,這叫一維時間觀。是在一條有無數點形成的線上,觀過去、現在、未來。
平面直角觀,屬二維時間觀,是在由無數點形成的面上行觀,稱之為音觀。音觀即不是色觀,又不是空觀。音觀是波狀觀,色觀是直線幾何性的剛體觀。但此二觀皆不是女神功法中要求的通靈大觀。
佛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其中,以色見我就是色觀。比如去寺廟焚香拜偶像等等,皆為色觀。
以音聲求我,音聲是指音觀。求字不是求什麼的意思,求在這裏是行觀求真見的意思。
在修行上,色觀、音觀,佛定義為邪觀。但,佛沒有說什麼觀才不是邪觀?
上述這四句話,是《金剛經》的全部精華!有眾多出家人、居士,念了一輩子《金剛經》,抄了無數遍《金剛經》,卻無一人懂這四句話!一切辛苦付之東流。
音觀的實質是色觀的高級形式,古代修士往往誤以為音觀就是大觀,並把音觀叫空觀。是故《心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說,這種色觀和所謂的空觀,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是等同的。皆不同五蘊皆空的空觀。
《心經》第一個字,觀,這個字不搞明白,觀音法門的門是進不去的。
觀音法門的入手觀,是音觀。是把人們平素習慣使用的色觀,上升為色的最高級形式。觀音法門的起步,為什麼不從大觀開始呢?因為修者上不去大觀。只有通過觀音訓練,才能漸漸成就人法俱空而形成大觀。
《心經》中觀之一字,可詳閱《易經》的觀卦!參考一下觀卦的內容是有利的。學人中有不少是學《易》的底子,可試解觀卦發表在無錫人體刊和微山女神刊上交流。上海、無錫、重慶、廣西,內蒙的同玄學者,都有不少《易》學高手。
佛在《金剛經》裏沒有開門見山直講大觀,因為大觀不好講。是故佛採用在邏輯學上稱之為窮舉法來解觀字。在現代科學比如數學裏,證明某一科學定理、公理等等時,時常應用窮舉法。窮舉法就是無法直接證明,於是分析這個命題可能有數種可能的結論。列出這些結論,然後一一論證這一個個結論的不可能性。最後餘下一個結論,無法證明它的不可能性,那麼這個結論就是定理、公理、真理,科學。
佛在《金剛經》裏,首先否定了色觀,進而否定了音觀。餘下的就是光觀,即天觀。
實現天觀的難點,在於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難點在於相應。是故,女神功法是從相應入手,漸漸使學人成就天人合一,進而成就天觀。
第218集以後的“川電人”行觀案例都是極為重要的,學人必須研究這些案例的每一個細節,方可次第步入天觀。否則,相應、天人合一、天觀等等是句空話。

學者D:前言中說,靈魂是由光音色三種能量組成。這句話嚴格來說,少了個定語。應是由光音色三種“形式”的能量組成。
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熱能形式,電能形式,光能形式,音能形式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但不論如何轉換,不論轉換多少次,多少時間,它都嚴格遵守能量守恆定律。那麼,什麼叫能量守恆定律?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無垢無淨。而這正是《心經》上的論述。生命能量就具有這種不生不滅的特徵,它完全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般若心經13

般若心經13

現在,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重閱《心經》。
《心經》題目: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摩訶兩解。其一為大,極大,無窮大。其二為虛,空,虛空。轉意為字,為空間。為空相。
古曰:虛空不異相。即,無窮之大的虛空,僅只一相,即空相。
般若,一般譯為,理解為大智慧。實際是一種誤解。般若,是光明之意。具體講,是指月光明。可譯為月光、月亮、月明。引伸為月輪、輪航、月舟、月亮船。
波羅為求渡。是專指跨越時空之渡,指夜渡無明。
密多,宙心,時間的歸零。宙心性海。
心,是指生命本質,大靈。
如此,題目的密意,譯名應為:
一、大靈乘大月光明舟求渡無明去彼岸宙心性海的方法和途徑。
二、乘月輪渡無明投奔宙心的途徑。
三、月渡性海
四、風雲月渡性海空。
以上是心經題目的譯和意。正是:
風雲月渡性海空
一舟精靈驚喜中
天飛地離沖關去
似箭脫弦永不回
“觀自在菩薩”。
菩薩,系指打坐的修士。修士不打坐,在打麻將,不為菩薩。是指修士,如同廟裏的泥菩薩那般,正在打坐。此時此舉的修士,這裏稱為菩薩。
自在。是指修士打坐時,坐在什麼地方。系指坐在一處自在的地方。一片空曠,無邊茫茫,沒遮沒擋,如高高坐在敬亭山上,居高臨下,好不自在。
觀。在行觀月功,在觀月調靈。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行……時。修士在何時行功,行修?在深般若時行修,行功。深般若時,即月深時。靜靜的月夜,已經很深沉了。已是夜深人靜之時。山河大地沉浸在月光之中時。大地山川已是深深地灑滿一片月光時,此時,靜坐曠野之巔行觀。行什麼觀?月渡性海之觀。一輪皎潔明月,又明又亮,在無盡虛空之中由東向西行渡。在夜空中行渡。皓皓夜空,已被照得空空明明,天上地下,已無無明之處。月光明亮,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
“照見五蘊皆空。”
此時此刻行觀,在又明又亮月光之下,只是皓皓月空,一片月色,經此一照,又哪里來得什麼五蘊?除了月空就是空月,除了月色,就是月光。一切茫茫,虛無蕩然無存。唯見天地一片月光海洋。
“度一切苦厄。”
此時此刻,此景此物,此情此意,月情月意已淹沒了一切
“舍利子。”
你出來觀一觀,照一照,見一見吧!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月色。空,月空。你看看月色和月空還有什麼區別?
月色是指實物,即被皎潔明月照得異常明亮的大地。月空,是指虛,滿天星星點,如今一個也不見的僅是一片明亮月光的虛空。
好好觀一觀,見一見,觀明白了嗎?不僅如此,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不僅是色空不二。在明月皎皎之下,感受亦空。想像亦空,行為亦空,見識亦空。一切的一切,均被皎潔明月洗淨照空。
此時此刻,正是般若味重重,靜到極時,人又如何?
“舍利子。”
大靈呈現出來!
“是諸法空相。”
諸法,即山川大地,一切有為之法。在般若月光明中皆成虛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為月德。一片月色,一片月光,好大一個月空,紋絲不動。也不生,也不滅。也不垢,也不淨。也不增,也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上是什麼感受?是在月光下定住了的感受。只有親證,方有此感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為什麼在月光下無所得?此處應譯為:以無所求故。故怎麼樣?人空法空,人法俱忘,人法俱空。
此時,人在何處?在空處。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
依據這個月渡性海的功法,才能克服種種心理障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心中無心理障礙,心在靜時,魔不生,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只有在此時此刻,才可心無雜念,而不是想入非非。也只有在心擺歸零時,方可談得上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佛,現在佛,甚至未來諸佛,都只能依此月渡性海之功法,獲得無上正真,成等正覺之佛位。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成就菩提薩埵,成就佛位,皆是以此月渡性海,月光性海之功法,自古至今,自今至未,均是如此。故而證知,此月渡性海之功法,是成就宙心大神的法。是成就大明覺之法。是無上乘之功法。是無可比之功法。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只有如法修行,必超脫生死之關而離除一切苦。吾說的全是真實之語,毫無虛詞。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因為此乃唯一成佛大法,故而吾才講此月渡性海之功法給你們聽。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既然你己聽吾講給你這無上功法了,你也應明白如何方可得渡了。最後,且叮囑幾句,曰:努力修吧,努力修吧。想求渡的人就努力修吧。想求渡的出家人也努力修吧。要從頭開始,從初發心開始,直到獲得佛果。
“摩何般若波羅密多。”
乘空明渡無明去奔向宙心吧!
“摩訶般若波羅密多。”
虛空月影渡無明,宙心啊!
“摩河般若波羅密多。”
航行在無明苦海中的大月舟啊,你駛向宙心吧!
以上,心經全文解完。

觀世音菩薩的名、字、號中,其密意就是觀音法門的修持方法。眾生口中常念觀世音,殊不知此三個字正是觀音法門的正解。
觀音的佛號為,妙觀定智佛。
觀,即心經正文第一字之觀。是觀音法門的根本下手處。妙觀兩字,即為如是觀。即,在行觀音法門時,要如是觀。非如是觀則不是正觀。何為如是觀,在以前的篇集中已經詳解了。
觀音法門第一步即是“妙觀”。第二步則是“定”。即由觀而生定,入定。
觀香,觀法印,觀月即是妙觀的入手處。由觀而生定,觀到妙處則入定。
第三步為“智”。所謂智,就是在觀定之中而知宙心性海,得見性海大光明藏,此為智。知日方可為智。
第四步即“佛”。含意是人法俱空,更上一層成等正覺。
由此,故知,觀音佛號“妙觀定智佛”,即是修行觀音法門的四大步驟。
觀音常顯四臂相,四臂密意為四大步驟。
薄伽梵大黑天女神,也常顯四臂。也是密示行功四大步驟。
四的內涵為穩妥、安全之意。
觀世音三字,是告訴你,觀音法門之觀是觀什麼?即所觀的內容是時間音流。這是入門。佛號是法門程式。
觀音另一佛號為正法明如來。是指修觀音法門才屬正法,才可獲得日月大光明,才可修得如來位。

又一學者問:《心經》裏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我總悟不上去……
這裏主要是對色的概念有偏見。不同的人對色的理解是不同。比如在坐各位可以談談,你認為什麼是色?
甲:色是指女色、色情。色不異空,是說,不要迷戀色情假外衣。我過去學過氣功,氣功大師讓我打坐觀想女色是一付白骨頭架子。也學過佛,一位大居士給我們講課,要觀想一女子,肚腸子裏全是糞便。說,這樣就可色不異空。
乙:照你那麼說,女為色。那男是個什麼東西?女的修色不異空,又如何觀?
甲:當時氣功大師講課時,座下有不少女學員。佛門大居士講課時,座下也有不少女居士。可無有異議,都在洗耳恭聽。
乙:我認為色,不是指女色。若是指女色,就應有男色。現代男人服裝打扮,香水一噴,是不是也是一付男色相。照你的說法,不是也在賣色?那女子應坐觀,這群男子肚子裏是一堆草包。是否可悟出色不異空。
我認為色是指色彩,五顏六色的花花世界,大千世界。
丙:我看,這裏的色是指物質,是物質世界裏的形形色色。
丁:你這形形色色包不包括精神?形形色色的精神、思想、意識等等算不算色?我認為,色是包含物質世界、精神世界裏的一切。色是指萬有萬種萬物萬類萬法。色無所不包。
丙:色包不包括空?若不包括空,就不能說無所不包。也就不能說色包含萬有萬種萬物萬類萬法。還是請大師講講何為色?
筆者:剛才各位所言皆為色。色無所不包。色也含空。
色是指色相,空是指空相。各位所言皆屬色相之列。色相包含種種相,包含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等。一切相皆為色相。空相也是色相的一種,其色為空,故名之空相。但空相是個較為特殊之相。
甲:色相是不是就是有相,空相是無相?
筆:色相是有相,空相也是有相。
甲:空為何也是有?
筆:是因為有空。而不是無空。是空不空之相。
甲:色為有相,空亦為有相,空屬於色,色又為何屬於空?
筆者:《心經》這裏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色之間不是等於關係。不要理解為:
空=色,色=空。
不是個等號關係。而是類比關係。其含意是,人們只見到表面的形形色色大千世界,顯出萬物萬種萬類萬有萬法之種種相,而被這種相之外表所迷惑,所區別、分別、所涉牽。而殊不知,這種種之相的本質,是同相。猶如空相一樣,虛空再大,再渺茫,也僅是一個空相而不異相。
《心經》裏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句,是在講本質同相的道理,而不是說色空劃等號。
下面的兩句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講,既然,若了知了,一切色相的本質是同相。空相也是色相的一種相。空相的本質與各色相的本質是同相。故而推知,色相即是空相,空相即是色相。此即色空等同觀。
甲:空相是什麼相呢?
筆:虛空之相。
甲:這花花大千世界,怎麼瞬間就變成了茫茫虛空相?!我覺得可怕!
筆:行女神功,要歷經一個個恐怖關。上述講的內容,已跨出了九陰功第六層次,進入了九陰功第七層次,色空同觀!
甲:為何會產生恐怖感?
筆:是因為心有掛礙。
甲:何時才能沒有恐怖感?
筆:《心經》曰,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乙:色與空同類,這明白了。色與空又有何分別?
筆:空為密,色為多。空與色的關係,就是密與多的關係,是一法與萬法的關係。這是一種相對、相生、相依、相克的關係。它們還有另一種關係:統一關係。色空的統一、相合,即為時間的歸零、空間的歸零。
密為大日宮,多為九宮。十宮同生於媽祖之大光明宮。何為大光明宮?時空的歸零。
乙:大光明宮在哪兒?
筆:在昊天的大後院。那裏一片茫茫青草地。吾的一位故友,草中仙子就住在哪兒。五年前相識的。前年,聽說是結婚了,嫁到了天龍殿。不信,你可去問問她!
乙:媽祖就住在大光明宮?
筆:是的,一般在昊天,叫那裏是“後宮”。
乙:草中仙子去了天龍殿,是不是又嫁給了羅地干布?她在那裏做什麼?
筆:草中仙子心細寬容。原是昊天農業部參事,主管昊天草木花果。現任天龍殿上行走,主管驗牒,收驗簽發檔。
乙:是不是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廳長?
筆:差不多。

學者問:我覺得講了五十五層天的概念之後,我對天好像了知一、二了。覺得清楚多了。現在想問問,九天九色與平素所說之色,如五顏六色,色空之色等等是不是一個概念?
筆:你說的是兩個問題。其一,對天的概念清楚了,了知一、二了。其二是九色是什麼?五顏六色,色空之色又是什麼?
五十五層大的概念是有為法,是假名字。是為了講解方便。實際上,天的概念要比這複雜的多。只是怕學員聽了亂套,故沒講那許多。五十五層天的劃分,是機械性的,數學性的強行人為劃分。它接近真實,但遠遠不是真實。
什麼是五顏?什麼是六色?
有狹義廣義兩解。狹義之五顏是指金銀銅鐵錫五顏;六色是指三元色和三間色。即紅黃藍和橙綠紫。廣義就複雜了。形成多種系列的五顏和六色。
比如,四季為六色:早春色、暮春色、夏色、清秋色、中秋色、冬色。其中,清秋色又叫晚秋色。中秋色又叫秋香色。
南唐王李後主詞曰: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指晚秋之色。秋風瑟瑟,葉落之色。
他的另一詞: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是指暮春色。
顏,又指物相。如紅顏易老。如,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顏又單指人相。如:童顏、紅顏、粉顏、龍顏、鶴顏。
色又指人的心境。如:喜色、怒色、哀色、憂色、愁色、傷色。
色又指景和情。如:月色、日色、山色、景色、花色、暮色。
人們生活中離不開顏色,比如察顏觀色。是故大顛曰:眾人知色而不知空,故輪回轉世,息息不止。
是故,在九陰功第七層次坐觀,就是察顏觀色而知空。
甲問:顏與色有何區別?
筆:顏為不溶性,色為可溶性。
實際上,大千世界又何止五顏六色?顏與顏,色與色,相混,相合,相溶,相摩。又生出千光萬色。這一切色之總稱。為色空之色。
天色就更為複雜。三界臨界球面,七級能量時空區。天的構成與三界內是不同的。
三界內的時空天,時是按三世時形成三維時相。但,三界外的七級能量區,時發生了質變,由三世時,化為光音色生命時。光音色獨立成天,自身分解成天。光音色又相合成天。使三界外的天極為複雜。就色而言,色天自身系統又分有色天,無色天。有色天又劃分七色天,即紅橙黃綠青藍紫色天。而各色相溶相混相合,又形成無數色的天。就一個單色天,又分為無數層次的天。如深紅、淡紅、淺紅、粉紅等等。音天,大類分八音天。小類又不知多少音天。而光與音相混,光與色相溶,音與色相和,光音色三種相生,就更是難以數計。就“時”這一相,就不知會分解成多少維的天。
至於八天,九天,就更為複雜。不可說,不可說。各天都有天王,就這天王,就不知有多少?是故,上天之後,不用急於去爭王位。王位遍地皆是,只怕你當不過來,只怕你挑花了眼。這麼說一句,上天就是王。因為當初打下來的,陣亡的都有王位。
只聽甲學員唉呀一聲。良久,歎口氣:大師,何不早說!早說,我們練功時,就不怕別人搶到前面去了……
筆:吾哪里知道,你們練功是為了搶王位?不是在教材裏反復講了,修行之路,沒有競爭。不要去和別人比,僅是自己與自己比就足矣。
乙:我看就是,應該淡化當官意識。這些男人練功,個個嘴上說怕白虎令,可心裏總是暗自偷著想白虎令。天上那麼多空王位,哪白虎令還爭個什麼勁?
筆:青龍白虎純是盡義務。但也不是光盡義務,上去後可以優先挑選王位。如果幾個人同時挑一個位時,那就昆侖論劍,三清仲裁。公平合理。無偏無向。大家圍觀就是看看熱鬧,愛誰當誰當,無人去操那個心。這就是天!粥多僧少,“物質”極大豐富。絕對符合共產主義社會第一條。城野差別也不大。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偉人定是天眼通,不然寫不出來。
本和尚佩服,寫書至此,方知人外有人,英雄所見略同。

學者:南京市氣功領導出面調解城東站矛盾,你覺得今後又會如何?
答: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無矛盾,領導就沒事做了。人活著就是和矛盾打交道。佛門有些人成天喊苦呀苦,到底苦從何來?所說的苦,就是矛盾!人活著就有矛盾,是故,你如何喊苦,也是白喊,沒有用。舊矛盾解決了,新矛盾又會產生,此即佛門所說之苦海無邊。
死了就沒有矛盾了嗎?不可能!死了也有矛盾。鬼村裏有矛盾,神仙界也有矛盾,沒矛盾打什麼架?出了三界也有矛盾,都不是究竟。
究竟只有一個去處,宙心大日宮。跳進去就沒了,溶入光的海洋,無覺無知了、散了、化了、分解了。這個生靈在宇宙消失了。只有那裏才是究竟,可又都不願往裏邊跳,個個都怕大日宮!一見大日如來,扭頭就跑,就象兔子見了鷹。是故,對於口頭禪:了脫生死,苦呀苦之類,《心經》斥之曰:夢想究竟涅槃,到時候,誰也不肯往裏跳!正如大顛所言:不是我家親弟子,誰人肯向裏邊行。
有人說,現在太苦,活得太累,他就想究竟涅槃!若真是出了三界,自由自在,那就死活也不肯究竟涅槃了。若讓他往性海裏跳,他會說,我寧肯再跳一次三界,那邊的苦有點忘了……就是當個野兔子也行啊!起碼還有大蘿蔔吃。
學者問:那到時候,大師你往不往性海裏跳?
答:不敢說。但凡一說,那邊大日宮裏就有人給記帳,到時候你想不跳都不行。還是你先說吧,看你成天挺著急的
學者;我……再想一想……
答;你學佛不是有年頭了嗎?不是成天夢想究竟涅槃嗎?
學者:沒學好,還得從頭學……
答:這回怎麼謙虛了?倒是帶頭往裏跳呀!
學者:在昊天,也不錯是吧?
答:可仍有矛盾,有煩惱,比大日宮還差不少。
又問:學了女神功法,是不是直奔大日宮?
答:不是。只到昊天,只到性海池子邊。跳與不跳不勉強,自便。
又問:那歷來,往裏跳的多不多?
答:還沒見一個是自動往裏跳的。一覺了,一嘗到味了,死活也是不往裏跳了。除非是犯在大日宮和九宮手裏,抓著就往性海裏一扔……天界有個規矩,決不輕易把生靈扔進性海,任其各得其所。在天界犯事一般是往下打,若往性海裏扔,就等於是極刑了,往下打是判刑,服刑。
學者:我好象明白點什麼了……

般若心經12

般若心經12
下面看觀卦辭的第六句:下觀而化也。第七句:觀天之神道。第八句:而四時不忒。第九句:聖人以神道設教。第十句:而天下服矣。
在與九天接通關係的基礎上,打坐行第六句。何為下觀而化也?此即《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下觀,即照見;而化也,即五蘊皆空。行至這一步,為自觀。上觀天為大觀,下觀身為小觀。
第七句:觀天之神道。是在大觀小觀之後,在一個新的層次,新的起點處,再次上觀。這次上觀不是解決關係問題了,而是進一步體察天界的細情和變化規律。
第八句:而四時不忒。是雙關語,一是,要你細觀一下天界,天界並不是凡界想像的那麼呆板如泥塑,如木頭人。也是有戲的……什麼戲?且聽觀世音吟的一曲“快樂頌”:
雪花飄零,
歌舞昇平。
近近遠遠,
秋上心情。
春來,秋草回春。
冬近,百花飄零。
春又夏,冬又春,
造化弄人……
媽祖也有一曲吟四時的:
一朝夕陽下,
滿天星星點。
春雨下不停,
夏雷威震天。
秋風掃落葉,
冬雪滿枝情。
清風明月催不停,
歸去風雨總是晴。
故知,天道也是有情,何為天道情?春夏秋冬。
第二層意思是,天道雖是變化的、有情的,但是有規律的、有常的、如如不動的,不以人神的意志為轉移的。
俗曰:變化莫測謂之神。但這裏,是讓你進一步觀,神道變化並不是莫測的,而是有常的。同時進一步告訴你,之所以有常,是因為神力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是讓你明白,即使是在天上,相對於凡界來說,可謂是大自在,如去如來。但,這僅是相對而言,人法於天,天法于道,道法于自然。
第九句:聖人以神道設教。
通過層次的上升,觀力的高深,最終可了知何為神道。神道即天道。它法于道,法于自然。是故,人道就應該法於天,順承天,否則就會違背自然而自取毀滅。
觀到這個層次,就是個應用問題了。你已了知神道,那麼就要按神道去修行,只有達到了天道的標準,天界方可能接納你,而天道的標準是公平的:七級能量!一視同仁。
有學者問:既然一視同仁,為什麼還要接關係?
比如全國高考,你是不是可以自己去北京大學?大概不行,你必須在四川老家等待。等什麼?等接關係,什麼樣的關係?入學通知書。通知你分數不夠,現已被黑龍江農業大學招錄。並詳細告訴你,走的時間,校門開的時間,在某月某日至某日,什麼地方,有人接站,然後專車集中送進大學,並通知你封關的時間,過期則除名。又注明你被列入哪個戰團(某某系),哪個軍(某某專業),哪個戰隊(某某班),等等。
這就叫接上關係了。若不是如此,你過早修出身去,乘飛機去了北京大學,門衛要驗諜,即錄取通知書,你沒有,你說來一次不容易,若不收留下,實在是太絕人情……吾估計,北京大學大概不會收你,這時,你問:那怎麼辦?
有個名詞:冒失鬼。在隱態有不少這樣的冒失鬼,此即大顛和尚說的:多少歸鳥盡迷巢。
第十句:而天下服矣。通過如上九步行觀,不僅了知了人道的準則,又明瞭了天道的運行規律。對聖人,即從觀音至九天玄女這十妙所設的教誨就會更是心悅誠服了。
上述十句,就是對心經第一個字“觀”的解。
行觀的結果是什麼呢?《易經》也是明明白白告訴你,為的是不讓你後悔。
觀卦的內卦為山地剝,其最終結果,即後果,在最後一個爻裏講了:山地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第一句,碩果不食。意為你將失去人間美好的一切。即,你將一無所有。
第二句,君子得輿。輿是車乘,即大乘小乘的乘,此乘表示是波羅,即升天的工具、條件、手段。君子是指大靈,“君子得輿”四字,意為乘龍而去。
第三句,小人剝廬。小人指後天意識,廬為舍,為房子,系指人身。剝,剝落了、分解了、死了。此四字意為,人身失去了。
觀為外卦,剝為觀的內卦,外卦表方法,內卦表結果,這是讀《易》破解《易》之密的法。
至於觀卦的錯卦,綜卦,又論述了其他更細膩的內容,學易者可自己去研究。一涉及到錯綜兩卦就更複雜了,此即古語:錯綜複雜的來歷。
* * * * * *

相對于女神功法而言,大觀是屬於九陰功第五個層次和第六個層次的內容。小觀則是屬於第七個層次的內容。返回第二次大觀,是屬於第八個層次的內容。觀的內卦,山地,是屬於第九層次的內容。
學者切記,觀的前提、基礎是零點調試。這個基本功打得越堅牢,以後就越快,越輕鬆。

大顛說:打坐時,觀身寂滅,性永不斷滅。如此悟去,於此頓悟:三世自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空不落空。
如何理解這空,空,空,空,空!
如果行觀時,觀至身寂滅而性長存。故知,四大五蘊皆空。三世,是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中的各種變化,實際是四大五蘊的變化。但已觀至四大五蘊為空了,自然三世自空。
非識滅空。怎解?現在反解,何為“識滅空”?且看:
因為:坐觀時,已經知道四大五蘊皆空了。
又因為:三世中的一切變化均屬四大五蘊的變化。
由於:四大五蘊是空。
故知:三世為空!
這叫識滅空,而不是三世自空。修到這步,足見你四大五蘊並未修空,為什麼?
為什麼人一張嘴就知道,他修至哪個層次?是不是他心通?是不是天眼通?是不是法眼通?皆不是!且看:
如果,你已修至四大五蘊皆空。其中五蘊空為: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識空。
那麼,既然識性已空,又哪里來得那許多因為所以,由於故知呢?你話中一有因為,一有所以,則表示識性未空!
若問和尚你色受想行識空沒空?
當然不能空!若空那還了得,若空,心中還能有大日如來嗎?若空,還能寫書傳功法嗎?
不是不想空,如來不讓空,若是讓空時,不行也不空。
又問:什麼叫不行也不空?
就是:不空也不行!真蠢!
再問:為何不空也不行?
不行能空嗎?
再四問:怎麼個“不行能空嗎”?
不修行,能空嗎!講心經不知講了幾遍了,“觀行照度”四字,行就是修行!
問:為何不能說得明白點?
這是教材,在訓練你獨自閱經文的能力。不然,佛經、《道德經》、《易經》,你能看懂嗎?也是訓練神修的能力。
比如,九宮常出上句,讓廣東幾個神修的學員對下句,為什麼?你一張嘴,就知道你修到哪一步了。這叫參禪,也叫話機,還叫句味。
若不反復閱讀教材,考試不合格,過不去斷魂關,一腳就踢回來了,一睜眼,是只貓。
故,非識滅空,而是三世自空。
為什麼非識滅空?因為識性自空。
大顛禪師怕你落入空宗,寂滅論。故又叮上一句:空不落空。
故知,佛家理論,並不是市俗偏見,一味地空、空、空,空個沒完。
為何空個沒完?
若落空了,就有完了。
問:鬼神是什麼?
是性在法界中表現的一種形態。是時間歸零產生的時間性的體現。故知,鬼神是一種時間現象,同理,仙佛也是一種時間現象,同理,人及萬物均屬一種時間現象。
如此,我們就把神秘的仙佛神鬼,從神秘的舞臺上請了下來。如此,我們就知道了,總導演是時間。
什麼是時間?是手錶,是鬧鐘,是倫敦的大鍾。
什麼叫知道不少了?
知,為知見。道為一,為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道是什麼?是時間!

在《夜讀心經》錄音裏,最後一段,我越聽越糊塗。我更糊塗了……和尚為什麼說,善哉,菩提薩婆訶?學者問。
聽法聽糊塗了,更糊塗了是什麼?法空。若初發心起修,至人法俱空,則為菩提薩婆訶。
末了又問一句,何為大明咒?又完了,法又不空了,又出來個咒!最後以善哉,善哉,菩提薩婆訶……結束。是說,好了,好了,不要再問了,不是已人空法空了嗎?還沒完沒了問個什麼?

對於經,律,論教法,要有兩點根本認識。
一、法界等流觀
即,法界——諸法實相,本不能以言語代替,只能藉語言相似相近的把它說出來。故知,教法是與法界平等流類的佛法。
即,佛法是宇宙天地的客觀存在,而教法,即佛經,是用言語文字對客觀存在的佛法的描述。體現教法的佛經,不是佛法,僅是名之為佛法。
讀者怎樣理解這個法界等流觀呢?比如一朵花,它是客觀存在,稱之為佛法。那麼,對花的一切文字語言描述所書成的經,為教法。如若把寫花,說花的語言文字,就叫花。但它不是花,是文字語言。但它所表達的又是花,故,把它名之為花。即把教法名之為佛法。此即是法界等流觀。
這個觀點很重要,在你修行修煉,閱讀各種功法、經文、經典時、都應持這種觀。
此觀,也是《心經》中第一個字觀,所應觀的內容。不然人法俱空。法空又如何空?用法界等流觀,一下子就可把文字法,語言法等等通通觀空。
沒有這種觀去深入經藏,掉進去就出不來。好容易爬出來,不是個誇誇大說大談、高談闊論者,就是個經呆子。
故知修佛為何要智信雙修,而不可行偏。

佛經的價值在於告訴人類,宇宙第一性的大法,它是客觀存在的,不以神的意志為轉移的。並指出生靈回歸的最高終的是宙心。
一卷經《心經》及《楞嚴經》是講解具體回歸的方法。

學者問:如何是“方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何是“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如何是“如虛空不異相”?
大概就是你不懂!三百萬居士,一千多女神功學員沒有一個提這個問題。
方知是什麼?誰能解答這個方知?
良久,無人作答。這樣如此簡單個問題,若是回答,顯得太掉價!
是誰方知了?是誰在什麼方面方知了?這個問題若不明了,後面的亂七八糟的相,就會一塌糊塗。
可以說,在座各位,無一人方知!不僅如此,閱讀本教材的人,或是閑看本教材的人,沒一個是方知者。那麼不讀本教材的人則是方知?是不知,不是方知!就連本和尚,也不敢說方知!只能偷著說,稍稍撬點縫。
沒有六級以上的能量,通通都談不上方知!
上述這段,是大顛注《心經》裏的話,可參閱第四、五兩篇。大顛注《心經》時,已是五級以上能量,尚不具足六級。他雖是注了,說了,他也不敢自稱為方知。不信,你只管去問他!就怕他不理你。
大顛雖是注了,講了,寫了,但他僅是知知,悟知,而不是方知。他僅是悟出了方知,但尚未親證方知。
什麼才是方知?是你真的通過坐觀,將本教材所講,一一親證了,才可謂方知。即,你能親證,生命本質是時間的變態,是時間的歸零時,那時,你才可稱之為方知!不然,後面那些相來相去,你不過是在耍嘴皮子。是你聰明,腦袋好使,能背得滾瓜爛熟,僅此而已。充其量也僅是個知知,還算不上悟知,離方知還有一段,十萬八千。
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這個方知是什麼?若不明白,就再看一遍。方知,講完了。
什麼是方知?
人空法空,人法俱空,到那空不空處去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此時,你才方知!否則,你就不算方知。
若是閱本教材,聽講座,你能懂了,這叫知知。你通過觀,觀到一定深度時,恍然大悟,噢了一聲,大概是知道怎麼回事了,此為悟知。兜一圈回來了,此為方知。一看,什麼亂七八糟的,相來相去,如相聲的繞口令,此為不知。
我相。就是在坐各位的目前相。每個人都有個我,有我的感覺,有我的尊嚴,有我的東西,我的思想、感情,這個綜合,叫我相。
人相。這一大屋子活人。在一邊偷聽的隱態的不算。除了你的我相以外的各位,他們各自的綜合,再把這一個個獨立的綜合,再來個大綜合,稱之為人相。
眾生相。這就複雜了,人相僅是眾生相裏的一個分類,稱之為眾生裏的人類。貓、狗等等,是眾生相裏的動物類;大樹,小草等等,是眾生相裏的植物類;上述均為分類,這種很多很多的分類,構成一個大類,叫有情,有情這個大類裏,還包括鬼、神、仙、菩薩、佛、魔。
有佛學家提出異議,認為佛已超越了有情,若有情就不能叫佛!
大錯特錯。佛最有情,只是你覺不出來!聖觀音居佛位,十一級能量大佛,難道觀音無情?什麼無情?石頭無情。你說石頭無情,有個別有靈性的石頭還不願意聽!觀音是石頭嗎?石頭有大悲心嗎?觀音不僅有情,而且是大有情,大到你感覺不出來。
很多人不理解。現在從兩個角度講一下:俗曰:年青人的愛在嘴上,流行歌曲從嘴上一串串的往外冒。中年人的愛在行動上。老年人的愛在心裏,老年人的愛有時讓你感覺不出來,因為是潛藏在心裏,默默地,一言不語,坐在那兒一動不動。
一個人要出遠門走了。年青人忙說,走了呀,我真捨不得,我可想你了,同時眼淚就掉下來了,送到大門口,說一聲再見,趕快回屋接著看電視……中年人幫著拿包,一直送上船。老年人獨自坐在屋裏,默默無語。
從另一個角度看。你覺得科長挺關心你,有感情。廠長就不關心人,成天不知忙什麼。市長就更不行了,省長就更差勁了,總統就知道陪國賓。層次差距愈大,愈難感覺有情。
科長關心的是本科的十幾個人,廠長關心的是本廠的幾千人,市長關心的是本市的二百萬人,省長關心的是本省的三千萬人,總統關心的是本國十二億人。哪個更有情?哪個情更大?佛連蟲子都關心,連石頭都關心,能說是無情嗎?
不少讀者來信,說不理解《修行者》中所講述的天尊、仙佛,為什麼情比凡人還深?
在宇宙不同層次的時空裏,能量級愈高的時空層次,愈有情。僅僅是表現形式不一樣。
天有沒有情?春夏秋冬就是情。
在第十篇裏,媽祖唱道:
春雨下不停,
夏雷威鎮天。
秋風掃落葉,
冬雪滿枝情。
你道是天地無情似有情?
古詩曰。
東邊太陽西邊雨,
道是無晴似有情。
現代人也常常以天情形容人情。常說,這人一不高興,就象陰天。今天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開晴了。
就連麻將也有情,輸家總是摸八萬,因為輸家的臉象八萬。
不妨再細細讀第十篇的《仙魂曲》,字字句句都是情。
你們這些學佛的人,一個個轉世變貓變狗的都轉糊塗了,忘了自己過去當佛時是個什麼樣了,當初,你們一個個若是無情,能下來嗎?怎麼學佛越學越糊塗,念經愈念愈愚呢?
第一,佛經說,你們過去都是佛。
第二,你們說,佛無情!
第三,事實是你們這群佛下來了。若無情,心能動嗎?心不動能下來嗎?
這都用不著你們去親證,用最簡單的黑格爾的小邏輯就證明了。
至此,可知天地有情,佛菩薩仙神鬼魔和人一樣,都有情。可見本書所講亦是胡說八道,亦不是胡說八道。

佛與魔在能量上,比如都是九級以上能量。區別僅僅在於是否有大悲心。
可以這樣理解,天魔是佛的心理變態。天魔的心理創傷一旦治癒,具足了大悲心,放下屠刀,立即成佛。
何為佛魔不分?佛是具足大悲心的天魔。魔是心理變態的佛。
有學者提出,佛通達一切的,至高無上的,又如何會發生心理變態?
俗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佛的一失在什麼上?在覺上。佛為大覺者,可失,也失在這個覺字上。
如果佛永遠是通達、萬元一失的。那麼,三界內這麼多眾生是從哪兒來的?一個個不都是從佛位上跑下來的嗎?就如提此問的你,你過去也是宙心佛,是通達無礙的。那麼,你這位佛,如何又一時糊塗,跑到這五濁惡世上瀟灑來呢?難道,佛還區別為聰明佛、糊塗佛嗎?
各位就問問自己,或相互問問。你是佛,我是佛,大家皆是佛,可跑下來做什麼來了?誰又能說個明白?你為什麼放著好端端的佛不做,卻要跑下來轉世輪回著玩?現在又要費那麼大勁往上修,又是何苦?
故知,佛也有一時糊塗之時。這個叫什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現在的問題是,佛糊塗這一現象卻具有普遍性!並不是一兩個佛糊塗了。大陸出家的僧尼十萬眾,過去都是佛。為什麼這十萬個佛都糊塗了?
全國三百萬居士,過去也是佛。為何這三百萬佛都糊塗了?全球五十億人過去都是佛,為何這五十億佛也糊塗了?
無數億的羊群、牛群、豬群、馬群、耗子群、雞群、鴨群、飛鳥群、江河湖海中的魚群、三界內的無數億萬鬼群、等等這些過去佛,為什麼都糊塗了?那時的通達、知偏正都哪兒去了?
從這個客觀現實的情況看,佛群有群體性的糊塗時。
如果有出家人或在家人反對這個論斷,那麼你先自問,你為什麼要下來?
在佛王開示裏,首先就是講的,佛群群體性糊塗的問題。佛王曰: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讀者可閱第八篇第七十集《坐觀古戰》。注解前面已述,故不再重複。
佛王的這段開示,有三個覺字,第一個覺是說宙心性海,有覺的本能,這個事不能怨誰怪誰。
第二個覺,是宙心大佛聖觀音,首先為覺所動。
第三個覺,是說,如今的眾生,之所以淪落,全在於動了覺,知覺了而有所動。
故知,何為大覺者?此乃動者也。不覺則不動,宙心大覺金仙,全在這個覺而動上。
另,從佛經上觀,從心經上觀。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動過。但是又都依般若波羅密多法修回了佛位。現在明白了,不打不鬧了,如如不動了,說什麼也不下來了。沒有一番經歷,又哪里來得明白。不是過來人,又怎知過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