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花評論]--宗教的轉軌和接軌28-1
[飄花評論] 至此,話分三路……1、虛空空行母的實質?2、藏密雙修的實質?3、藏密灌頂的實質?第一個問題……虛空空行母的實質?以前我們在內部……早已經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她們是虛空存在的真實。第二個問題……藏密雙修的實質?這個問題不僅是在社會上爭論不休,在佛門的宗教內部說法不一,在中國褒貶參差不齊,而且是在歐美……也是推崇和評擊相伴。
藏密的核心就是空行母、灌頂、雙修……其構成藏密修行的最高境界……無上瑜伽。
藏密雙修與灌頂密不可分;雙修又與空行母密不可分;藏密灌頂又是與空行母密不可分……故知,空行母是藏密的一切,是藏密的密中秘,是藏密的心中心,是藏密的大圓滿,是藏密的大手印。
沒有空行母就沒有藏密!
藏密修持的秘法就是觀行……觀什麼?空行母。行什麼?與空行母相應……此即瑜伽。
所謂的瑜伽就是相應空行母。印度瑜伽裏的全部內容……都是觀行空行母的記錄。所有的瑜伽姿勢、動作、手印、舞姿……都是在觀行中對虛空空行母的記錄。能夠在大體上模仿虛空空行母姿態的,同時也能與虛空空行母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女子……名之為瑜伽女。
藏密……把瑜伽女叫做智慧女、空行母、度母、法侶、明妃……活佛喇嘛借體修行……此即雙修。
灌頂……是步入密修的宗教儀式、儀軌,原始含意是……密修必須是虛空空行母的介入。要求密修的弟子獻給他的上師一個年輕女子……裸體……舉行宗教儀式:上師拜請虛空空行母上身——附那個裸女……然後上師與裸女交媾,弟子們在旁靜候……待性高潮射精之後,上師以手沾取女陰的精液與淫水亦即所謂的陰精……抹在跪在旁邊的弟子嘴裏,再沾取女陰粘液……抹在弟子頭頂。然後把裸女交給弟子,由弟子繼續與裸女性交……灌頂完成。此後就是弟子與裸女雙修,此裸女即名之為空行母、度母、智慧女、法侶、明妃……如果去除其宗教意義,這些獻身的裸女居士……在社會上叫做活佛喇嘛的性交伴侶。這也就是在大唐時期漢密之所以不能流傳進而絕跡的原因……漢地的統治思想儒家的儒之所教的倫理無法容忍。
下面是佛學家、宗教學家、社會學家、藏密修持人……對有關灌頂的理解和論述:
2007-7-19
[佛學家文化考古研究的——中國佛教密宗的來歷和灌頂]
密宗,或稱密教、真言宗、秘密教、金剛乘等。國際上一般通稱但多羅佛教。它是印度佛教發展的後期階段。而作為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的密宗,是印度的密教傳來中國後,吸收了中國的文化因數形成的一個宗派。得名密宗是由於此宗依理事觀行,修習三密瑜伽 ( 相應 ) 而獲得悉地 ( 成就 ) ,故名。
從密宗的立場說,全部佛法'分為教、證二法,顯教為教法,密教為證法,二者互為表裏,直趨菩提。
顯教即是應身佛 釋迦牟尼所說,密教則是法身佛 毗盧遮那所說。
密宗傳說,大日如來 ( 毗盧遮那 ) 授法金剛薩垂,釋迦牟尼逝世 800 年時,龍樹菩薩開南天些鐵塔,親從金剛薩垂受法,後傳龍智,龍智傳金剛智和善無畏。但考諸史實,實際情形複雜得多。 1. 印度佛教密教 西元六世紀以後印度進入了大乘佛教的晚期,也是佛教在印度步入了衰蛻期。
這時,被千年前釋迦牟尼所禁止的真言咒語在佛教內部合理化,極為盛行,被稱為密教。教典總稱為但多羅。
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為其理論前提,在實踐上則大量吸收婆羅門教一印度教和民間信仰諸因素攘災、祈福、崇祀眾神等,不斷發展,漸升為印度佛教的主流。
它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禮儀、本尊信仰崇拜等為特徵,宣傳口誦真言咒語 ( 語密 ) 、手結契印 ( 身密 ) 和心作觀想 ( 意密 ) ,三密相應可以即身成佛。
另外,在修法時建築壇場( 曼荼羅,意為“輪圓具足” ) ,配置諸佛菩薩。
密教成為獨立的思想體系和派別;一般認為在 7 世紀中葉《大月經》和《金剛頂經》成立以後。最初流傳於西南印度、德幹高原,後來再向南印度和東北印度傳播,由於波羅王朝大力支持而迅速發展。
當時,波羅王朝第二代君主達摩波羅極崇密法,于恒河南岸建立超戒寺 ( 又名超行寺、超岩寺 ) ,規模之大超過歷史上著名的那爛陀寺。超戒寺有 l08 座小院。 6 處研究院,中心為大菩提佛殿 ( 一說觀音殿 ) ,周圍 53 座殿堂環繞,其供奉幾乎全是密教男女神像。有 6 重門,每門置有守門學者接受各方問答、辯論或挑戰。
西藏密教大師阿底峽在入藏前於 1034 —1038年在該寺任住持。寺內名憎大德極多,研習密法之外,又育密教僧才,成為印度密教傳播、研究中心。 《金剛頂經》出現以後,密教被稱為金剛乘。其後從金剛乘中又分出一支稱俱生乘或易行乘。這派經典很多是導師所傳歌訣。主張佛身四身說 ( 法身、報身、應身和俱生身 ) ,宣傳自我是“與生俱有” ( 本性 ) 的性質並是實現的目的。在實踐上重視導師的作用和秘密的儀式。 在 11 世紀西亞突厥系的伊斯蘭軍隊侵入南亞次大陸以後,密教又出現了時輪教。有些學者認為時輪教即是俱生乘。他們宣傳現實存在像時間的車輪一樣,倏忽即逝。 “般若與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絕對者本初佛方能從迷妄的世間中解脫出來。
另外,宣傳佛教的理想國香巴拉 ( 今人熟知的“香格里拉”一詞即源於此 ) 的思想。在時輪教出現以後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阿拉伯入侵軍隊的徹底摧毀。超戒寺也於 1203 年被焚毀,所以,這年——1203——成為古代佛教在印度絕跡的標誌。但佛教密教傳入中國,又傳至日本、朝鮮、韓國等。至今不絕。 2 .漢地密宗 密教輸入中國及其流傳演變的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初期即由印度古密教傳入時期,後世稱為雜密。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於三國時代。自 2 世紀中至 8 世紀中的 600 年間,漢譯佛經中約有 100 多部陀羅尼經和咒經。最早漢譯密典類的是三國時代東吳僧人支謙,他所譯的秘密經咒,見諸《經錄》的有 7 部: 《佛說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 《華積陀羅尼咒經》一卷 《七佛神咒經》一卷 《八吉祥神咒經》一卷 《摩訶般若波羅密咒經》一卷。 《陀羅尼句咒經》一卷 《摩登伽經》二卷 ( 與竺律炎共譯 ) 上述 7 經,除《無量門微密持經》外,其他 6 經是否為支謙所譯尚有疑問,在此不贅。稍後,竺法護等也譯出《密跡金剛力士》、《八陽神咒》等不少有關密教的經咒,但未被當時人注意。 到東晉時,此法門由於佛圖澄 (232 ; 348 年 ) 的影響才廣為普及。
佛圖澄,西域人,於西晉懷帝永嘉四年 (3l0年 ) 來到洛陽,“志弘大法,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雜燕脂塗掌,幹裏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效驗。” ( 《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 ) 所以深受上下崇信,北地佛事大興。
此時又有帛屍梨密多羅 ( 意譯吉友 ) 入中土,善持咒術,在建康翻譯了三部經,全是密教典籍。這三部經是: 《大孔雀王神咒經》一卷 《雀王雜神咒經》一卷 《大灌頂經》十二卷 ( 據僧佑核查,該經前 9 部 9 卷為帛氏所譯,後 3 部 3 卷非帛氏所譯,為後人民羼入。見《出三藏記集》卷四 ) 後一部經為陀羅尼和真言的彙編性質。後世以他為密咒傳入中土之始。
稍後又有縣無蘭在揚都譯出 61 部經典,其中 20 餘部為雜咒,如《陀鄰尼缽經》 ( 即《持句神咒經》 ) 、《摩尼祿宜經》、《玄師弗陀所說神咒經》、《龍王咒水浴經》、《請雨咒經》、《止雨咒經》、《咒小兒經》、《咒牙痛經》、《咒眼痛經》等。 北方最著名為縣無讖,他“明解咒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為大神咒師”。
之後,譯傳密教典籍的日漸增多。
到初唐,印度僧人阿地瞿多來到唐長安,他從梵本《金剛 大道場經》 ( 即《持明咒藏》,有十萬頌 ) 攝要鈔譯成《陀羅尼集經》十二卷,其中包括有佛頂、如來、觀音、菩薩、金剛、諸天;雜部等壇法咒術,為印度舊密咒法的集成之作。
阿地翟多並在長安建立陀羅尼普集會壇,傳授灌頂。此外,傳譯密咒的梵華僧人還有許多,此不詳述。 第二期是印度純粹的瑜伽密教傳入,也就是中國密宗正式建立時期。
由於創派於唐朝,又稱唐密。此期開始於善無畏,他在唐開元四年 (716) 以 80 歲高齡從中印度攜梵本到唐都長安。他原從那爛陀寺密教耆德達摩掬多傳授瑜伽三密總持法門。來唐京後,玄宗禮為國師,設置內道場,尊為灌頂大阿闍梨。先譯出 《虛空藏求聞持法》一卷,又於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 即《大日經》 ) 七卷,唐沙門一行親承講傳,筆受口訣,撰成《大日經疏》二十卷,為中國密教正式傳授之始。
後善無畏繼續譯出《蘇悉地羯羅經》等二部六卷,並撰《禪要》一 卷。他的傳授以胎藏界變法為主。後於開元二十三年 (735 年 ) 在洛陽圓寂,年 99 ,葬于龍門西山。下錄一則在唐人著述中廣為流傳的善無畏求雨故事: 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數當然也,若苦召龍致雨,必暴,適足所損,不可為也。”帝強之曰:“人苦暑病矣,雖風雷亦足快 意”。辭不獲已,有司為陳請酉具,幡幢螺鈸備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缽水以小刀攪之,快言數百,咒之,須央有物如龍,其大如指、 赤,色,矯首瞰水面,複潛於缽底。畏且攪且咒,須之有白色自缽底而興,徑上數尺,稍稍引去。畏告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馳去,回顧見白氣疾族自講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風、震電,力士才及天津橋,風雨隨馬而驟,街中大樹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盡沾濕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謝。 ( 《宋高僧傳》卷二《善無畏傳》 ) 善無畏在唐 19 年,以傳胎藏界密法為主,另外還譯了幾部禁戒類的密典。總計 6 部, 18 卷: 金剛頂部: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一卷 《金剛頂經毗盧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與一行共譯。 胎藏部: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 即《大日經》 ) 七卷。 蘇悉地部: 《蘇悉地踢羅經》三卷 《蘇悉地揭羅供養法》三卷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 在善無畏來唐後 4 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剛智攜弟子不空,經海路從廣州上岸,抵洛陽,大弘密法。金剛智原從南印龍智阿闍梨修學金剛頂瑜伽諸部秘藏,至唐京後也被禮為國師。金剛智在唐 22 年主要傳金剛界密法,所住之刹必建大曼荼羅灌頂道場,廣度四眾。僧傳中曾載有他為唐玄宗第 25 公主治病,使其魂靈回體的神奇經過: 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鐘其愛,久疾不救.移臥於域宜外館,閉目不語已經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終,故有是命。
智詣彼,擇取宮中七歲二女子,以緋增纏其面目臥於地,使牛仙童寫敕一紙焚於他所,智以密語咒之,二女冥然誦得不遺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可思議力令二女持敕詣球摩王,食頃間,王令公主亡保母劉氏護送公主魂隨二女至,於是公主起坐、開目、言語如常。
帝聞之,不俟義衛,馳騎往於外館,公主奏曰:“真數難移,今王遣,略覲聖顏而已。”可半日間然後長逝。自爾帝方加歸仰焉。
武貴紀寵異六宮,薦施寶玩,智勸貴妃急造金剛壽命菩薩像,又勸河東郡王于毗盧遮那塔中繪像,謂門人曰:“此二人者,壽非久矣。”經數月皆如其言。凡先覺多此類也。 ( 《宋高僧傳》卷一《金剛智傳》 ) 金剛智的譯經為密教經典,共有 l0 部, 14 卷: 金剛頂部: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四卷 《金剛峰一切瑜伽經》二卷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卷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一卷 《不動使者陀羅尼秘密法》一卷 雜咒部: 《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 ( 即《大悲心陀羅尼》 ) 一卷 《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大身咒本》 ( 勘同《大悲心陀羅尼》 ) 一卷 《七俱服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一卷 另有一部《千臂幹缽曼殊室利經》十卷,傳系金剛智所譯,《續貞元錄》收入。
金剛智於開元二十四年 (736 年 ) 八月十五日病逝,享年 71 歲。 金剛智的弟子不空繼承了金剛智的全部密法,並遵遺命回天竺廣請密教經典於中土譯傳,得玄宗允准,率僧俗 37 人赴印度求法,到獅子國(今斯里蘭卡 ) 從密教大師普賢阿闍黎學法,被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經》和毗盧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夾 。學法三年後攜幹餘卷梵本經論回到長安。後翻譯了 77 多部 120 多卷,在我國四大譯經家中,譯經最多。他所住持的長安大興善寺被後世尊為密宗祖庭。 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史稱“開元三大士。” 不空灌頂 30 餘年,入壇授法弟子頗多,但從學五部大法的只有 8 人,兩人先不空亡故,餘 6 人,世稱“六哲”,他們是:金閣含光、新羅慧超、青龍惠果、崇福慧朗、保壽元皎、覺超。五部即指金剛界曼陀羅之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 惠果承不空法系,後又從善無畏弟子玄超學胎藏界密法。不空之後學貫兩部密法者,惟惠果一人。代宗敕為內道場護持僧,德宗、順宗亦優禮維渥,後世稱為“三朝國師”。惠果承受兩部密法,又把兩部密法的思想融會在一起,建立“金胎不二”的思想。
惠果在青龍寺設灌頂道場大弘密法,其法嗣既有漢僧,又有外國僧人,如日本、新羅、爪哇等。 延至唐末五代,連年戰亂,密宗法脈斷絕。 第三期為印度晚期密教輸入時期。在漢地則北宋初期,中印度沙門法天、天息災,北印度沙門施護等各資梵夾先後來到中國,宋朝設譯經院,令各宣譯。但此時密教典籍,以印度波羅王朝晚期所傳的樂空不二的所謂無上瑜加密法占主要部分,和中國的倫理思想相抵觸,因而 譯時多被修改走樣,有些密經被限制翻譯、流行,印度後期的金剛乘密教終未為漢地佛教徒所接受。 直到近代,中國與外國佛教文化交流活動大增,各語系佛教也活躍起來,漢地失傳的密宗引起佛教徒的注意,結果形成兩個動向:一部分僧人東渡日本求取唐代密法,如持松等,另一部分僧人西去西藏求學晚期密教,如大勇;法尊、能海等。如此才使漢地密宗重興。時至今日,藏傳佛教密宗的傳法方興未艾。 3 .日本密宗 唐貞元二十年 (804 年 ) ,日僧空海來唐學法,在長安青龍寺從惠果受金剛界、胎藏界兩部佛法,並受傳法大阿閣梨位。 3 年後回國,以平安 ( 今京都 ) 東寺為中心弘傳密教,並建高野山金剛峰寺為傳教“根本道場”,創立真言宗,以傳金剛界密法為主,稱“東密”。其教義與中國密宗略同,但重視空海的《十住心論》、《秘密寶鑰》、《辯顯密二教記》、《即身成佛義》等所言的基本要義。
鐮倉時期,賴瑜創新義真言宗,認為大日如來的法身不說法,其化身說法,以和歌的根來寺為中心,現有真言宗豐山、智山兩派;反對此說的為“古義真言宗。”;以東奪和高野山為中心,現有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階派,真言宗醒酗派;真言宗東寺派等。
此外,又有日僧最澄、圓仁、圓珍等先後來唐學天臺宗和密宗教義,回國後在比睿山等地進行弘傳,被稱為“台密”,以傳胎藏界密法為主。此派基本上可分為根本大師 ( 最澄 ) 派,慈覺大師 ( 圓仁 ) 派和智證大師 ( 圓珍 ) 派,由是瑜伽密教盛流於日本,代代相傳,至今不絕。 4. 藏地密教 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密宗通稱“藏密”。由於西藏與印度接壤,西藏所得的密宗傳授既多又純粹。
早在 7 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最初輸入的佛教中,即傳有《閻曼德迎法》等密部經典。
8 世紀間迎請印度密教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弘法,蓮花生入藏用密咒降伏了土著宗教——本教,並將本教的神祗封為密宗的護法神,於西元 766 年在拉薩郊外建成密教根本道場桑耶寺,這也是西藏第一所寺廟。
蓮花生的弟子 25 人並在西藏布教,使“因陀羅部底”系的密教在藏區各地流通。
其後又有法稱來藏傳瑜伽金剛界法、大曼荼羅等灌頂;
無垢友、施戒等來藏譯出《集密》等許多密宗典籍。但無上瑜伽部的典籍當時曾被限制翻譯,未廣流行。 其後藏地佛教由於贊普朗達瑪 (838 ?/ 842 年在位 ) 禁佛受到嚴厲打擊。這之前,史稱“前弘期”,之後,稱“後弘期”。
到 10 世紀,藏地阿裏地區統治者智光派沙門寶賢等赴印學習《集密》、《時輪》等經續及注釋與儀軌等,並迎請印僧作信銷、作蓮密、佛詳靜、佛護、蓮花密等人來藏,從事顯密經論的翻譯,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續》為重點。
東印度僧人法護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譯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通。
11 世紀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入阿底峽應請入藏,宣揚顯密觀行具備的教法,使密教得到相應發展。
其弟子仲敦巴續其法燈,‘奉四尊 ( 釋迦、觀音、救度母、不動明王 ) 法,分別四密 ( 事、行、瑜伽、無上瑜伽 ) 次第,而以上樂、集密為最勝,奠定了西藏無上瑜伽部弘通的基礎,並首開西藏密教噶當一派。
此外,又有……
寧瑪 ( 此派傳承前弘期蓮花生、無垢友、遍照護等所傳密法,注重大圓滿教授,為藏地密教中最古的一派 ) ;
邊舉 ( 此派起自後弘期瑪巴譯師,傳承東印度彌勒巴之學,弘集密、喜金剛等法,尤注重于空智不二解脫的大印教授 ) ;
薩邊 ( 此派始於後弘期卓彌譯師,注重道果教授,以清辯系中觀學為密乘解釋 ) ;
覺時刻曩 ( 此派創自不動金剛,以時輪、集密等教法為主 ) 等,
以及其後又形成希結、覺宇、廓劄、響巴邊舉、霞魯等許多教派。 15 世紀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賈曹傑、克主傑等創立格魯派,或稱黃教,下傳達賴、班禪兩大系,為現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 西藏密法一般分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但以上各派的密乘修習,幾乎全以無上瑜伽部各種教授為主要修習法門。這是西藏後弘期的特色。 西藏保存了許多密宗典籍,在西藏大藏經《甘珠爾》中收密部經典 728 部,《丹珠爾》中收各種經疏、儀軌、成就法,印度僧人法護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譯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密乘等計 3120 部,全部約合 100 余萬頌,約當漢譯 3000 餘卷。 ( 見表 1 、表 2) 而各派關於密宗的著述數量亦極龐大,目前尚無確切統計。漢地有一些漢譯密法書,如元朝譯的《大乘要道密集》、當代譯的《密宗道次第廣論》 ( 宗喀巴著 ) 、《密宗道次第論》 ( 克主傑著 ) 。還有近代康藏上師來內地弘法時,或口授,或筆著,或翻譯了一些法本,散在人手,流通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