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般若心經22

般若心經22
和尚解“無苦集滅道”一句:
小乘之人,日夜精進,六度萬行,心外求法。出三界,免輪回。入無有是處。
這裏講的是修煉小乘的人,雖是心外求法,但依然能出三界,了生死,這裏說的小乘,除佛小乘之外,也泛指外道有成者,所謂外道,即指佛門以外的各宗門。
諸佛為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不以小乘之法濟度于眾生,大乘之者,學無為法,端坐念實相(這裏講的是大乘法門即大乘功法),眾罪加霜露,慧日能消除,在於閑處(入靜,打坐),收攝其心,端然不動,觀一切法皆無所有,然後反觀四大(地水火風),有身非覺體,無相乃明真,自知空寂,若修行者了知空寂了(四大皆空),頓脫淨盡,無功之功,長劫不壞,如如不動,常寂湛然。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定慧力莊嚴,無迷無悟,無苦無樂(此時已到四禪定),無集無滅,無道無德,無慧無失,本來無一物,明鏡亦非台,修行者再往前修,修證即“不無”(無中生有),直入如來地。
要見如來麼?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和尚解“無智亦無得”一句:
修到此時,要反照自己,常不可得,亦無人亦無佛,不是心,不是佛,一切聖賢如電拂(是什麼?只是一個冷光團,生命光音能量團)。修到這裏,如賊入空屋,得無所得,此時修行者方離種種見,自性清淨(只見生命不過是一個冷光團,園陀陀,明爍爍)。修者悟了無無法,無得無失,無進無修。
燃燈古佛無一法受記,苦修行者胸中有絲毫有得有失,我能我會,我悟我達,我聰明我智慧,有道有德,此即落人“增上慢人”。“我”不除,皆墮生死。若是真正的修行者,總不會如此(持我),自有出身之路。
如何是出身之路?昨日有人從天臺來,卻過南嶽去……
和尚解“以無所得故”一句:
修行人到這裏,入園頓之位,眾生因何流浪,不能出期(出不去三界),只為不曾見性(摩尼珠),不能廣知無量空義(宙心)。
從門入者(修行人,有宗門之見,派別之分),不是家珍,眾生被其乾慧(指後天意識),廣覽義理(廣閱經書、道藏、功法等等),猶如蠱毒入心,蘊在胸懷,成“增上慢”(即修不上去的修行者)。
古云:才有纖毫即是塵,從門入者,如一翳在眼,遍界空生翳,若不銷,則不出門知天下事。翳若銷盡(無門之見),始知庵內人,不見庵外事(此句仔細悟悟能懂,故不解),若持著人我(你是什麼宗,我是什麼門,有我之見),我慢不除(偏見,自高自大,門派之見),便生輕易。
修行人,講得維陀經典者(自認會講經說法),上慢不除,生陷地獄。
雲光法師,講得天花亂墜,貪嗔不改,墮落堰(沒修出去,轉世為水牛),若要修出去,甚至超佛越祖,須是念念空寂。
世間幻化,一切客塵,太虛之體,聲色不存,是了事,安樂清淨道人。
要見清淨道人麼?因我得禮你,衲僧眼見鬼,朗州山,灃州水。

有人問及:在前幾集中解心經時,引用了一句詩: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是否是說大部分修行人初入空門均是因為零落以後?
此問有一定的道理,人零落之後,往往易悟出空來,正在興頭上時是難以悟空的,俗話說“財色迷世間”,哪有功夫去悟空呢?但也並非都是零落之後才悟空,也有是通過其他因素悟了空。
此句詩是後晉江南(即五代後晉南唐)金陵清涼院大法眼文益禪師的手筆,當時李後主召文益法師入內宮,時值牡丹盛開,李後主請文益作詩詠花,於是文益法師頌詠出:
擁毫對芳叢,繇來回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豔異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需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但李後主並未因此悟空,而是相反去極時行樂,直到被俘亡國,才歎道: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下面還是寶通和尚解心經“菩提薩埵”一句。
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薩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覺。
四果小乘,著相修行,精進苦行,修無漏,斷塵沙惑,果行圓滿,得四果阿羅漢位。此時如若麂獨跳,神通依然狹劣,墮在聲聞辟支佛,不能接物利生,若不見性,萬劫不能成佛。(前面集子中曾講過,天國中第一代天皇即修成辟支佛遁去,無蹤無跡,第二代天皇則修成佛位,第三代天皇即未來皇玄龍大帝,已修至九地菩薩位,也已入了佛位。)
若要入園頓之位,須是見性,若得見性,反掌之間轉凡成聖,自然機緣悟佛三昧,無師智,自然智,多種方便,尚能度諸迷悟同到彼岸,更不受生,入園覺無礙法門。
如何是無礙法門?此去西天十萬餘。
本已入了園頓法門,但只這一問,又墮下十萬餘……不知讀者是否悟出。
和尚解“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此句中大部已在標題中講了(見五十七集)。古云: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般若,般若通透,有大神通。三世諸佛被大和尚一口吞盡了也。
會麼?破鏡不重照,落花難上技。
“心無掛礙”一句:修行到此,清淨本然,如來與一切眾生,平等性空。古云:心同虛空界,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持,無是無非法.外清淨,內清淨,內外清淨,外空,內空,內外空,當體即空,天地未有,先有此空。有物始成,先天地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太始太空,太徽太極。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五目不見其蹤,二聽絕聞其響。
六祖云:我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無人識得,若親見一回,超過佛祖。
會麼:三歲孩兒抱花鼓,八十老翁滾繡球。
“無掛礙”一句:虛妄境界,東去無窮,西去無極,清淨之體無去無來,無變無異,故曰如來。(充滿宇宙的虛空即是如來),要見如來麼?
南有天臺,北有五台。
和尚解經中“故”一句:故之一字,圓滿極則,不可說。說亦不得,因說不得,故曰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無有恐怖”一句,悟得性空,東西不辨,南北不分,不受明暗之所拘,獨行獨步,不以萬法為侶,長劫如然,喚作自在。大覺金仙格外超佛越祖,要見此人麼?白頭童子智猶長,半夜三更渡渺茫,任運往來無間斷,不須 子與浮平。
今考大覺金仙,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九宮娘娘九位聯手和合成的九宮陣法,宛若一人,稱之為大覺金仙,天上天下無敵,即是九色光疊加交和的光音能量團,聚則為一,分則為九。
“遠離顛倒夢想”一句:若要遠離,先斷貪欲,及除愛渴,愛為根本,愛生貪,貪則顛倒夢想。
佛門的這個觀點,與當今世界的一種提法是不同的。近些年來,世界提出“多一點愛心”。仇恨會導致戰爭,那麼,愛心是否會帶來和平?愛心同樣會導致戰爭。在天神中,西洋女王西姆被稱為是復仇女神,又稱之為戰爭女神,東洋女王九天玄女被稱之為美神、愛神,又稱之為正義女神,而戰爭往往就發生在仇或愛上。無愛無恨,無怨無仇方與世無爭,成就清淨世界。
和尚接下講道:修行者先取自性,愛欲自除,古云:心行處滅,無言無說,絕思絕慮,實無所得,得無所得,其道常存,朝聞道夕死可矣,死了,燒了,無饑無渴,無寒無熱,無起無倒,無睡無眠,無六根無九竅,無四百四病,無八萬四千蟲,永無顛倒夢想,若不如此悟去,于清淨界中,才一念閻浮,早過八千年。死死生生,轉轉不覺,睡長夢而不醒,萬劫顛倒而無止,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夢中說夢,終無了期。
若有人打得澈,透得過,永免顛倒,夢幻頓斷,且道向什麼處去?千聖覓他蹤不見,全身隱在太虛中。
“究竟涅槃”一句:究竟,竟——盡,窮盡之法,全身放下,知見無見,即是涅槃。修行開悟之人,實無我相,本無菩提及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古云:若悟無人我,逍遙出六塵。如何是涅槃?咫尺之間,不睹師顏。
“三世諸佛”一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三千佛,更有窮劫佛,太多了,不可說,但去靜坐吧,這才是最最要緊的。靜坐時,觀過去、現在、未來,皆同一體,如虛空不異相(以前是側重觀空間,現在仔細觀觀時間,時間並不是流失的,它共存於一體,生命能量體可以在時間上前後飄移)。
時間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觀身寂滅,永不斷滅……若人於此頓悟,則迢迢空劫,盡在如今(時間的重現性),於光動地,人法俱忘。不見有過去、現在、未來(歷歷均在目前,過去、現在、未來的同時性),究竟到窮無窮地,究竟到盡無盡地,即是空。
空我無我,我我尚不可得,空色亦無,三世自空。非識滅空(注意,不是識了),識性自空,前際(時間)後際空,故中際亦空,空不落空。
要見三世諸佛麼?鎮州蘿蔔猶自可,青州布衫更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