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和尚說易》-03

《和尚說易》-03

乾卦第一爻,初九,潛龍勿用,陽在下。
坤卦第一爻,初六,履霜堅冰至,陰始凝。
修行者在這個時候是沖不出去的,陽在下,而陰氣盛已凝為霜,若再不自強,陰氣將凝為堅冰,封住了潛龍。這時人的能量級已近於零。
修行者行動功:潛龍開山,開冰雪陰封之山,行靜功,喚醒潛龍——昆達利尼蛇。但是“易”已明確指出,此時潛龍勿用,地已霜凍,既不能開山上沖,又不能靜坐修“龍蛇大丹功”,那麼,修行者應如何辦呢?
易是這樣指教的:
乾卦一爻變,而成垢卦初六,坤卦一爻變而成復卦初九,且看爻辭是如何指教。
垢卦 巽下乾上,女壯,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下有風,垢以施命浩四方,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躇躅,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此時修行者是處於柔遇剛,柔將克剛,陰將克陽。如此下去,陰愈來愈盛(女壯),應立止於女色,不可長此下去,識神(後)應主動運行丹田之氣以養丹陽(天下有風),若能控制陽失陰長(系于金柅),則貞吉,若如此下去則見凶,陰氣雖尚不盛,但如瘦豬,很快就會長壯,故要牽制止陰長。
復卦 震下坤上,震為龍,龍在地下,曰潛龍。
“復,享。七日來復,天行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初九,不遠復,以修身也。”
此卦,初爻意為,修行者定要在冬至日起,閉關打坐入靜七日,以養身。不要去忙商旅之事,元神(先王)閉關修身,則亨。
邵雍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犧。”
天地之心在建子之月,冬至之時,一陽初動則易大動,此時打坐最易喚醒昆達利尼蛇,活化海輪。
以上是按易經修行煉功的第一步。即“待到蓮花盛開時,橫空出世莽昆侖。”此蓮花為雪蓮,又名雪山青蓮,逢冬至日開。此即九陰功第二式,意念潛龍被封在冰雪昆侖山之中,創造出冬至日的條件,九陰功打完,常是手指冰涼。
乾卦第二爻“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坤卦第二爻“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乾卦二爻變,為天火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
坤卦二爻變為地水師“九二,師在中,吉無咎,王三錫命。承天寵也。”
冬至閉關七日後,潛龍沖出海輪,龍頭已在丹田,日輪,此時行潛龍開山式上沖,有利於得見“大人”——性光。此時打坐要身直胸正,心胸寬大虛無。靜坐時,不要有為(不習)是有利的。“天下文明”,即天下火,丹田有熱感。
但此時上沖(天上(龍頭已在日輪)火下(熱感已在丹田)),火為龍蛇上沖,中脈不寬有阻(同人于宗),是不容易的(吝),養龍于水輪,地下水(地水師,師即養龍),即以腎水、精化氣養龍。是正確的(王三錫命,承天寵也)。修行者應動功、靜功結合,此時一級能量。
以上是修行者的第二步。需四十九天修煉,行潛龍開山式及潭中觀月式。
乾卦第三爻“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終日乾乾,行事也。”
坤卦第三爻“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乾卦三爻變,天澤履“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又“眇能視,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履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坤之三爻變,地山謙,“勞謙,君子有終,吉。”
修行者要日夜抓緊修煉,“終日乾乾”不息。終日乾乾幹什麼?行修行之事也,即使勞累(厲)也沒關係,此即修丹田之氣,精化氣。
含章,即合光,蓄能量于丹田,以待時而發,“從王事”——修性光,雖目前尚無成,但會有終。
乾之三爻變為什麼凶呢?爻辭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在這一階段是修命不修性,是在半邊用力,一味下去終是無成。但上面的坤卦講了,雖無成但有終,此句是有前提的,即從王事——不要忘了目的在於修性,而且要知光,知道是為了修出光來。而這裏卻是“武人為大君”,識神在一味的修命,而不顧及修性。所謂凶,並不是說有什麼凶事,而是指無成。
眇能視——用一隻眼看東西,跛能履,用一條腿走路,此是比喻,只修命是偏的,如踏老虎尾巴,凶——無成。
坤三爻變是說,丹田雖修出光熱感了,但修命仍應居下位(謙),要知道,正位應讓于修性。如果能這樣,而不是“武人為大君”,則吉,吉是什麼?君子修行有終。
以上是修行的第三步,二級能量。易是用隱語,密句講修行之事,故而人們雖讀易卻找不出來,因為不光是隱語,要命的是密句,它把一個事情分寫在四個卦上,必須把四個卦對起來,方可知其密意。
在前面一集裏,僅舉了一個案例的一部分,剖析神門功法。道門從易中,悟出煉丹術,寫有“周易參同契”,重在命功上,而未能窮盡易之玄妙,佛門功法重在性功上,而神門功法是從命功入手,直指性光。老子實際已悟出易之全貌,但未直說,只是在開篇第一章中點了一下:“無以欲觀其妙,有以欲觀其竅。”這裏的妙是暗指性功,竅是守竅,指的是命功。
下面,接上一集繼續剖析。
乾卦第四爻“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進無咎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或躍在淵,自試也。”“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坤之四爻,“六四括囊,無咎無譽。”“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在丹田精化氣已足的基礎上,要及時進德修業,即修性是無壞處的,這是修行者由修命進而修性的一個質的飛躍(乾道乃革),可以自己試一試,就是飛躍不上去也無壞處的,也就是仍處於淵位(丹田)。
這一步是要從日輪躍到火輪(心輪),此是性光激發的開始,九陰功的第五式,龍躍於淵就在於此,第四式三度玄關是為龍躍開道。
坤卦中曰,這一步,雖無咎,但要慎重,括囊意為把口袋紮起來,隱意是慎重的意思,慎之方無害,方無咎,若不慎則有咎。
乾之四爻變為,風天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上合志也。”
修行者已修至火輪,即心輪,再上面是風輪即喉輪,此時,以一陰畜五陽力量是不足的,心要平靜,不可急於求成,而且這一步的時間要長,要反復,龍躍於淵,如果過急,猶如一陰戰五陽,會受傷的,只要戒燥,堅持修煉下去,方向是對的“上合志也”。
坤之四爻變,雷地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長遠利益”“志大行也。”.
此卦爻含意較多,一是此舉是行大志,獲大有,是高興的事(豫)。二是不能懷疑、動搖而使氣散,要五陰保一陽,用全部能量向上沖。三,如果運行的好,會如同雷聲滾滾地從地下(海輪)沖上來,伴隨雷聲,身體會有震動的感覺,有時雷聲閃電,震動同時出現而產生快感(豫)。四,完成這一步龍躍於淵,要看你以往修的根基,同時這一步也是為下一步創造條件。豫卦的總卦像是“利建候行師”,即有利於上行,行師即率兵上沖,利建候是隱語,即將有利於下步“見”喉輪之功。
以上是修行的第四步,四十九天,三級能量,九陰功,龍躍於淵(第五式)以及九陰功二、三式。
下面是第五步,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飛龍在天,大人造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虎從風。”“飛龍在天,上治也。”“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這一步是完成衝開風輪,風輪在頭部咽喉,故曰飛龍在天,沖到這一步是有利於出光的(利見大人)但這一步,修天德很重要,取得天師的加持是個關鍵。得到這種加持,就會形成雲從龍,虎從風之勢。此步也在於完成上離中真陰,降下坎中,下坎之真陽上填上離之虛(水流濕,火就燥),這樣才能完成日月合明,天目出光。九陰功中第六、七兩式彩雲追月、海底撈月即是。
此時的成果是天目前西天月一輪,四級能量。
坤之五爻“六五,黃裳,元吉。”
黃裳的隱意是,地下(海底輪,臍輪等)的能量上沖至此而發光。
乾五爻變火天大有:“火在天上,順天休命。”“六五,厥學交加,威如吉。”
火即飛龍,已沖至天(風輪),應順天修命。此時,要返修命功,以養後勁。
坤之五爻變,水地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水在地上,全部能量都已調上來了,此時更應無為修行,能量依其自然,來者不拒,在下面的不上來,也不要強調上來,這樣做則吉。
以上是第五步修行法,可配合九陽功大虛無法。
乾之六爻“上九,亢龍有悔。”“高而無民,是以動而有悔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飛龍已沖至月輪(天目),能量用盡,位高而下無民,民在此謂陰能量,精化氣之能量,亦謂識神不能與元神同步,此時應放慢速度。
坤之六爻“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其道窮也。”“陰疑而必戰,天玄而地黃。”
這裏是兩個含意,一是識神與元神開戰,不願讓元神再往上沖,二是元神的能量不夠,此是描述修行者思想鬥爭。
乾之六爻變,澤天夬“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居下,居德則忌。”“上六,無號終有凶。”“無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是決定之意,必須要去除識神的干擾方可有成,同時在功法上,月輪要向下,向日輪注入甘露(君子以施祿居下),(詳見龍蛇大丹法),這樣,識神的干擾終將被去除。
坤之六爻變為山地剝:“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這裏是兩個意思,一是修行的基礎若不好,猶如高山建在薄地上,會剝落的,若是如此,要返過來“厚下安宅”;二是碩果已成,但識神干擾,因為一旦元神修成,乘車(輿)而去,識神就失去了房子(身軀)。
在九陰功裏這是第八式,三度還魂,海底藏身,采海底花(精)補氣,重沖上天。對應的九陽功即是龍蛇大丹法,這是修行的第六步,能量級卡在四級上,沖上去了,則進入五級,甚至六級,沖不上去,就卡在四級。
乾卦:“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大哉乾元,乃統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天下治也。”“乃見天則。”
此卦是講從月輪沖上天輪,沖出天輪,修行的大功初步告成。元神沖出去了,則人此時了知了“天則”,在宇宙生命是平等的,都是龍,故無首,佛、菩薩也是平等的,故無首可言。
坤卦“用六,利永貞。”“以大終也。”“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意為沖出梵輪、天輪、利永貞,修行事告以大終(指告一段落)。
以上是修煉的第七步,九陽功的第六、七、八、九式,此步完成則可為五級、六級,甚至七級。但不是沒有,極少能修成。
易有多種用途。其最原始的用途是用來蔔筮,即算卦,但算的方法與目前街頭巷尾的算卦是不一樣的。現今街頭巷尾的算卦者,多的看面相,看手相,已經沒有用古易、古易法算命的了,但現今,有的易學家依然用古易法預測事物的變化。
孔子認為:古人(朝廷)在大事之前必先蔔筮以斷吉凶,然後方行事。後世人認為是迷信活動,但孔子認為不是,孔子在注易中,認為易是能夠準確無誤地斷出天地、人物的變化及吉凶。
孔子雖然認為易之本是蔔筮,然而,他又認為若體解易之理,則是人類社會治世和發展的指南。後世的儒家把功夫用在易之理上,把學問用在解易之義上,從而易的其他用途暗淡了,卻顯現出哲學的光輝。老子根據易的物理及義理,寫出了道德經。後世的道學家,根據易的生理,寫出了“周易參同契”。形成了道家修行的內、外丹門派。
春秋戰國以前,自黃帝至夏至殷商至西周,易是朝廷、王者的專用密書。最古、最原始的易,只有卦而無辭,用時,根據卦象由大巫直接斷出吉凶。以後,先人歸納了大巫的斷辭,並直接附在卦、爻的後面。之所以這樣做是兩個原因:一是用起來方便,有了過去蔔筮的例子參考了;二是,巫的通靈術,隨人類的進化而減退,與天人相距越來越遠了;故而在斷卦時,必須要在前人——大巫、靈巫論斷的基礎上,再行推斷。這樣,王廷中的易就由易本卦及系辭、爻辭組成,先古稱這種是卦與辭組成的易為易經。
數百年又過去了,易經從王廷中傳了出去,世人對易經又看不懂了,於是孔子等人對易經作注,王廷稱後人作的注解為易傳,後世人則把易卦、卦辭爻辭——易經,以及易傳合本,統稱為易。
易除了公開的蔔筮用途,哲學用途之外,在先古王廷中,它還有一秘密用途,就是修煉回歸天上的功法。這種回天功法是古王廷獨家控制密而不傳的神門功法。
古巫得到易卦之後,用通靈術與天人聯繫,天人給每一卦、每一爻的內容是顯圖像來述說,古巫將圖像用隱語記錄在每一卦、每一爻之後而形成卦、爻辭。但天人傳易,已將易卦排列好了,用隱語系上的卦、爻詞所表示的內容是顯意,而密意是分散在最少四個卦中,即密意的一句完整的意思,是分解在最少四個卦裏,使用時,要將四個以上的卦合併,方可明確密意的內容。神門修煉的功法,就是用這種方法潛藏在易之中。
例如,神門功法之一,龍蛇大丹法、九陰功、九陽功,就是最少在二十四個卦裏隱現著,用者要提出一個功法,必須同時研究最少二十四個卦。
神門功法是總則,是以天地卦為體,其他細則又分別在另一些組卦之中,從易中提出一套功法,是按易的規則進行的,若是掌握了這種規則,任何人都可以從易中提出功法來。具體提煉的規則、方法,在“密解周易”一集裏已舉天地卦為例作了介紹,掌握了這種密法,懂得了系辭的密意,一套神門功法就展現出來了。
易原本只有卦,無文字,是無字天書。古巫用通靈術得到象,然後根據象意用密語作系辭(卦辭爻辭),後世文人如孔子,又對系辭進行解注,這就是現世易本的全部內容,即卦、辭、傳,前兩者稱為經,故易本是由經與傳組成。春秋戰國時期,即東周時期,易經從王廷中傳出,諸子百家如獲至寶,紛紛學易、注易、解易。孔子、孟子、莊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等,均是從易中開悟,發展了各自的學說。可以說,中國的古文化,是以一易以蔽之。

天地卦的另一種密解法是:提出如下變化的一組卦:
第一套,乾、坤兩卦;初爻、初九、初六;變爻,垢卦初六,復卦初九。
第二套,乾九二,坤六二;變爻天山卦六二,地澤卦九二。
第三套,乾九三,坤六三;變爻天地否六三,地天泰九三。
第四套,乾九四,坤六四;變爻風地卦,六四,雷天卦九四。
第五套,乾九五,坤六五;變爻山地剝,澤天夬。
第六套,乾上九,坤上六;變爻,地卦,天卦之上六、上九。
第七套,乾用九,坤用六。
下面分析此例:
第一套,詳見上集,主要是告訴修煉者在一陽初動之日冬至應閉關七日,斷女色,遠商務,靜心打坐,以養陽氣。
第二套,至天下火時,古曆陰六月應退藏閉關,遠離社會,此時已修至水輪而臨近日輪(丹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從冬至閉關修行七日,以後不斷煉功,至六月已八個月,已修至水輪而臨近日輪,如果此時(六月)閉關七日,遠離社會,促使生命之氣雲集丹田,則吉,無不利,若此時(經八個月的修煉)陽足而在社會近女色(順命)則大凶。
第三套,修行者的意點、重點在日輪(丹田),若終日乾乾(乾乾,意為運氣,吸收天之生命光子——陽氣)“含章可貞”,即把這能發光(章)之氣貯藏于丹田(貞),則可有終(即有成)。(參見上一集)
“包羞”是乾之三爻變的爻辭,意為,此時,應忍恥固位,屍位素食,無所作為,象曰:“包羞,位不當也。”此時修的是命功,故曰位不當,應謙,包羞而行。
坤之三爻變其辭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上述兩個之卦,其卦辭為“大往小來”,“小往大來”。此為調息運氣和天地之氣以養丹田,調息時而先大往小來,以排濁為主,然後是小往大來,以納新為主。要堅持(艱貞)這樣往復修煉,儘管陽已足,仍應戰戰驚驚如履薄冰,居安思危那樣的修煉,天道無情而我無為,仍應思我所應思,行我所應行。
在這裏有“包羞,位不當也。”在上一集修到丹田時,也有“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意為,誠告修行者,丹田氣足之時,不可任意行事,仍應潛修。
現在社會上修煉氣功的人,往往在此時就出手為人發功治病,此正應武人為大君,如履虎尾,大凶,所謂凶,即無成。因為修到此步時,僅三級能量,不堪一用。故而應含章、包羞,終日乾乾,勿恤其孚。
第四套,乾之四爻變,為風地觀。此時已修至火輪。(參見上一集的龍躍於淵、風天小畜及雷地豫)。
觀卦辭曰:“盥而不薦,有孚順若。”象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順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修行者到這一步時,在龍躍於淵,行火輪之修行,由命功質變為性功,此時入靜打坐如觀,觀在這裏是宮殿樓臺的意思,是一種威儀觀,顯得神聖的意思,如道教的“白雲觀。”盥是指沐浴、洗手、淨身準備禮神、祭祀入坐靜功要如敬神,一心一念,精誠專一,祭神如神在。
不薦,章未薦之時,薦是淨身之後去擺供品,忙於務了,心也散了,意為修行者打坐入靜,始終要保持在未薦之時,即淨身之時那種心態,心誠專注之態。入靜之後要觀,此觀為觀想之觀,觀什麼,觀“大觀在上……”,大觀是指宙心,指天目前的摩尼珠,為光,為明月。
“有孚順若”,有孚是指識神、陰神,只有盥而不薦,一心一念之時,才能調順後天識神入靜。
“六四”一句是說,觀到性光、摩尼珠之後,你(賓)才可為王(先天之靈)。
“聖人以神道設教……”孔子就是聖人,老子也是聖人,文中之聖人,是孔子、老子等聖人,即神明,具體就是九天玄女,于黃帝之時設立了神教。“天下服矣”,是說,黃帝依此神教而服天下。
第四套中坤之四爻變為雷天大壯,意為雷行天上,如龍躍於淵,趁陽足之機上沖於天。“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腹。”意為道路已通,力求上進。
前面的“觀”是修靜功,靜以觀性。這裏的“大壯”意在動功,沖天上進不止。
第五套,是“飛龍在天”,“黃裳無吉。”配“碩果不食,君子得輿。”“無號,終有凶”。此時已修及風輪,已明顯得光。“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詳見上一集)此時,要顧及底氣,丹田命宮之氣是否充足,若足,則識神終有凶。(參見上一集)
第六套,“亢龍有悔,高而無民”。“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此時,若血氣不足,則難以上沖。“亢龍有悔”,有悔的意思是,要返回去充足命功之氣。“龍戰於野”,天玄地黃,意為已到了決戰的時刻,決天地,決上天還是入地的時刻。
第七套,同於上一集,“見群龍無首,含萬物以化光,以大終也”。修出去了。
通過這幾集的案例分析,第一,讀者可以掌握一種讀易的方法。易的各種讀法都是對的。就如群盲摸象,摸的雖都是局部,但都對,都是摸至大象了。摸到象鼻,有象鼻的用處,摸到象尾有象尾的功能,各有所得,各有所用,但均無法將易窮盡。世上有很多注解易的書,都不錯,都自稱是易之全解、全注,但這是不可能的。所有後世人對易的全注、全解,都是局限的。有的側重于義理,有的側重於術數,有的側重于蔔籃,有的側重於史實,有的側重于醫巫,有的側重於丹術等等等等。
所有世人書寫的周易大全,名之為大全,實之都不全,若集眾家之所得,共書周易大百科全書,也許種類能全,但深度又不全。為何無法解注以全,因為易乃天物,無法言全,古孔子深知此密,故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他告訴後世人,對於易,無論出多少書也無以盡其言,無論如何寫,也不能盡其意。五千多年以來,易之所以長存不衰,正是因為世世代代的人,無能將其挖掘意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