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0q新時代-B07從智慧果回到零智慧

0q新時代-B07從智慧果回到零智慧
我所說的「語言精靈軟體」,由於它對於人類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致使人類有了失敗、煩惱或智慧、成就等等分別無明。這個軟體已深植於人類之心底、腦海中,且代代相傳,唯有透過參究才有可能發現到它,及了解自我的出處、無我的真理。甚至於我們這個想要參究的動機、印證,也離不開這個語言精靈軟體。而單純的人類之所以變成語言人類,也是因為這個軟體的促成。
語言人類的心可說是充滿了知識、分別信念的相對心,而單純人類卻只有一個自然的真心。真心與實相、真主、如來藏、神、上帝是多麼的接近,但知識心卻是攀緣不停、煩惱不斷,無法得到真正的寵愛。或許會有人產生質疑:這個精靈軟體是否真正存在於人類心中?有誰能證明?
其實這個精靈軟體在古代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即稱之為「無明」,他所宣稱的十二因緣理論,即人類之一生下來就是無明,因為無明,而有了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這「無明」也有另釋為「痴」,或「無知」,雖然這些名詞看似抽象,不易了解,但也很接近我所說的精靈軟體。
而另一個直接較實體的見證,即來自於聖經裡面所提到的善惡果。這個果子讓亞當與夏娃吃下去而獲得了他們想要的「智慧」。這個智慧就是分別心,又稱為「見聞覺知」、「知識心」。在未吃下果子之前,耶和華曾經警告過亞當及夏娃,若是吃了一定會死﹝創世紀之16.17耶和華吩咐他們說:「園子各樣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他們吃了卻沒有立刻中毒死亡,那麼到底是「死」了什麼?其實耶和華所指的是針對以後的人類會產生分別善惡的生死心。無窮無盡的語言相,分別思考的心,善惡、生死、得失、愛恨、內外、成敗等等皆是相對性人類智慧語言,這等於是單純人類的死亡,語言人類的開始,所以這顆善惡果又被稱之為智慧果。但請勿忽視這個果子,這個會讓人類眼睛發亮的果子,卻是日後人類產生各種煩惱、成就感、矛盾、快樂及生死問題的厲害源頭,甚難突破的無明關卡。如果要用現代語言勉強來做個比喻的話,這個智慧果即是含有語言精靈軟體的生化果,也是人類變成語言人類的見證。這是人類腦筋產生變化的開始,這顆智慧果﹝語言精靈軟體﹞的服下,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值得當今人類去注意。達爾文試圖從人類的硬體設備中去尋找答案,可說是走錯了方向,因為那也只是源自於語言精靈軟體生化果之後的腦筋發明結果。在裡面永遠有一個制式範圍,對於人類的來處,很難獲得根本的解答。這也是為什麼無論任何科學、理論的發現,到最後都有可能被再度推翻、懷疑的原因。而最有效的方法,不會再產生疑惑、矛盾,及盲從等,則唯有從心上去找答案。從這個無明的「智慧果」軟體的突破、參究,而獲得人類的根本智慧、本來的大樂,這才是不變的永恆。
話說回來,當亞當、夏娃吃了之後即有了羞恥心﹝創世紀三‧七: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和得失心﹝創世紀四:一,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是得的意思﹞,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吃了善惡果之後的人類即成為不單純的語言人類,俱有相對思考、依賴語言信念、發明、知識的語言人類。並慢慢的由語言信念的分別心發展出各種文化、政治、宗教、科技、哲學、藝術等等知識心。這種種知識,就是從亞當、夏娃之後的語言人類的智慧,也可稱之為信念,一種讓語言人類產生顛倒無明的腦筋。
通常有了初步的信念,才會有實質的發明、行動、挑戰,這些皆被人類稱呼為「成就」。而這些成就、智慧,到底讓人類變成什麼樣子,在本文裡暫不討論。﹝請看另一篇:聖經證實了我所說的語言人類﹞但對於一個有志於從事參究、靈修者來說,如何才能獲得解脫,得到永生才是真正的課題,或該如何回到神的伊甸園?其實伊甸園並沒有消失於人間,只是因為這俱有精靈軟體的善惡果心智,使我們看不到而已。所以參究者應可了解到,我為什麼要以「0Q-零智慧」來當做從語言精靈軟體解脫、會得實相的根器和實踐目標。因為既然人類的煩惱、生死問題,是從吃下那顆智慧果開始,就像聖經裡所提到的,男人將像牛一樣的辛苦工作,才有飯吃,那麼吃下智慧果後的語言人類,就應以回到吃智慧果之前的人類本來單純的心智─零智慧為目標才是。零智慧的意思並非沒有智慧,或像白癡般的沒有腦筋。它反而是俱有多種創意、保持新鮮的心智,當下、平等、放下與無智無得的自在胸襟,以及快樂和愛的風光。由於擁有這個無有得失的心,若在平常生活上不管遇到任何煩惱、痛苦、失敗或入睡時,能做歸零、無常的觀想,就可減輕罫礙、煩惱了。能圓滿這項零智慧的修行,就是0Q實踐者。但是語言人類只要俱有信心、恆心,不管是透過任何各種深度的參究或其他的正確方法,皆可獲得解脫,回歸本來人類的風光,同處於永生的伊甸園、淨土裡。到時候,驀直看去,伊甸園即在面前。古代趙州禪師被僧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他的回答:「庭前柏樹子」,成為有名的公案,這也是會得實相的證悟境界。但這庭前的柏樹和伊甸園裡的生命樹,又豈有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