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般若心經16

般若心經16
學者甲:第32集裏,但去靜坐,日夜反照……自然到家。此句何解?
學者I:學人在這句上多有誤。比如,浙江梅娟女士學玄字功,為道損之又損。把自己關在屋裏不出,結果雙腿病壞,耳朵出膿住了醫院。是不是人人都有資格“但去靜坐”?
先要搞清,靜坐幹什麼?是行觀反照。只有天目明瞭才能行觀反照。天目什麼也沒有,那靜坐又幹什麼?只能是舉心動念,胡思亂想,搞不好還會走火入魔。

學者甲:在第32集打成一片裏,為何說行的要深,深到徹骨徹髓處?
學者E:這是觀音法門中脈功的修法,即摩尼功法。通過兩個渠道可以完成《心經》上的“深”字。
學者F:還是應該先把次第講明,不然學人又糊塗了。
學者E:《心經》中,“心觀自在菩薩行”。這第一句講的是“外觀”法。在以前的篇集中,研討的重點就是這一句。此步完成之後,第二步是“深般若波羅密多”。這是《心經》的第二句正文。
“般若”在這裏表生命之光,表能夠顯現光明的生命之光。“波羅”,是說,要進行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密多”。在這裏,密是動詞,“多”是賓語。即,把多打成一片,這個現象稱之為密。把多打成一而成密的這個過程叫波羅。
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人體性能量集中在中脈七輪,通過一損二損,損之又損的損下益上,把性能量密集至月輪。從而使生命之光呈現“般若”光明態。
那麼,這個過程在何處完成?在深處,在徹骨徹髓處。
人體的中樞,就是腦的延長部分,支撐人體的脊柱。脊柱是人體的最深處,是腦的最深處,它包含七輪。脊柱的最深處就是髓,這個髓的通道就是中脈隧道,即人的時間隧道。生命的全部神秘,都在這條隧道裏。
學者甲:為何有人認為中脈是無形的,它在人體的正中線,是從天門至海底的垂直線?
學者F:那是行功感覺上的錯覺。
學者甲: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覺呢?
學者F:產生錯覺的原因也是正常的。
打坐行功時,在《心經》第二句的功中,其區別於第一句的“外觀”,而成為“內觀”。
外觀的方法是“摩訶法”,內觀的方法是“密多”法。密多法的原理是,觀香調靈至零點位後,出現後天意識的無限小,使後天意識所感知的後天的我,濃縮為一點回歸大靈。這個狀態就叫“靈點”。這時,人的意識已收縮在中脈隧道之內,人的一切感知也僅是隧道內的感知。
後天意識的回縮,也有個層次和深度的不同。淺層次時,只覺得天目前呈現明亮的西天月。這個西天月實際是隧道的圓形洞。
為什麼大多練功人,西天月在功後不久就會消失?是因為後天意識又從中脈隧道分離了出來。這就叫“說時默”。而在行功中,你的後天意識得以抑制,濃縮為一點而回歸隧道,故而你才能看見西天月。這就叫“默時說”。
人的西天月的亮度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能量的大小。一般具足2.1級時,就足夠亮了。但絕大多數人在2.1級時不亮,那是因為第二個原因造成的,即焦點,焦距的問題。亦即,調零度不夠,後天意識進不去隧道。若是能量在3.5-4級,即使第二原因的條件差一些,也會在天目處呈現圓月。如果第二原因解決的好,則西天月隨時伴映呈現。
學者G:人們常說的進入功態。什麼叫進入功態?就是第二意識,即後來意識的歸零,或是接近於零。顯意識的天平擺針的擺幅,無限的趨於靜態。
學者I:練功有動功,靜功之分。這種劃分是表面的,膚淺的。在修煉上的靜功,並不是指像個呆子那樣打坐不動。那是身靜不是心靜。心飄來飄去,就是把人捆在那裏,也不算是靜功。故知,打坐也是動功,心在動。
身行動功,但心已專注趨於不走神了。外表是行動功,實際是練靜功。故知,真正的靜功和動功,不是以外表劃分的,而是以心劃分。
學者A:不少老氣功說,他已進入高層次了,只練靜功,不練低層次的動功。這是因為根本不懂什麼叫靜?什麼叫動?根本不知修煉修的是什麼?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故,修煉的實質是修心而不是修身。修心叫性功,修身叫命功。
學者B:這裏還有兩個問題。
學者C:還是先講一下中脈的位置錯覺。
學者D:人的意識特徵就是唯我獨尊。人也只能立足於自身。人的意識本能的體現自我中心感。意識進入中脈隧道,它的自我感覺就是身體的正中線。
學者E:B小姐提示的第一個問題是天目成像的性質。第二個問題是天目視野角。
學者F:天目呈現西天月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天目成像。成像的方法就是相應。你相應到哪個層次,就會出現哪個層次的圖像。相應到鬼道,圖像就是鬼打架。相應到魔道,就是魔纏身。“相應”猶如調頻調幅,猶如自動尋台的電視機的掃描。故知,並不是鬼擾人,並不是魔侵人。而是人去找鬼、找魔。你不調到它那個層次,你又怎會遇到它,你又怎會收到它們的節目?
學者I:圖像就在天目西天月光圈裏呈現。這表示你的天目視野角是管狀的,你的後天意識歸零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後天意識完全歸零,完全進入隧道,意識在隧道裏的感覺就是一片大光明,前後左右上下一片光明。此時的天目視野角是360度球形,可以收到全方位全息立體“電影”。此時就是“左顧右盼,回頭轉腦,瞻之在前,忽然在後。”這句話的隱意就是,出現了全方位全息360度立體視角。
在第30集裏,“處處逢渠”。渠是指中脈。即,若想成就全息全方位視角,你必須是處處逢渠。
如何是處處逢渠?隱意是,後天意識歸零,全部進入中脈隧道渠之中,人在渠裏,自然是處處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這是指看問題的兩個角度。渠,中脈,本在我身中,即渠今正是我。但我又在渠中,即我今不是渠。
渠今正是我,是後天意識未全進入渠之前的感覺。我今不是渠,是指後天意識歸靈入渠後的感覺。
學者A:《心經》第一句“觀自在菩薩”。是觀一“菩薩”在肉身上出出進進。這是後天之心在觀先天之心。第二句,“行深般若……”是指後天意識,進入隧道歸靈,二心合一。即音魂與色魂合一。
後天意識運行的是音魂能量。先天大靈的成分是色魂。通過行功,光化,色魂向光能量轉化而呈現隧道或天目的大光明。
學者甲:為何是千年一回?
學者B:密解《心經》,千年開示一回。說早了沒用了,晚了又誤時了。必須是爾時。此“時”即是《心經》中的“時”字。

甲:至此,行觀已有觀香、觀神女像、觀法印、觀書、面壁觀這五觀。這五觀可有區別?
E:相同之處在於觀,細微之別在“香神印書壁”略有不同。觀香側重在調零,觀神女側重在瑜伽,觀法印側重在宙心大觀,觀書側重在上層次,面壁側重在窮究見聞。
甲:觀到何時算是個頭?
E:直觀至“照見五蘊皆空”。可知這又叫個什麼?此乃蘊空大法。此為觀音法門之最高層次。
甲:最高層次不是成佛大法嗎?蘊空大法才僅僅是菩提薩埵,人法俱空?
E:《心經》的主講,就是如何通中脈後,行觀成就蘊空大法。主講完了,又提示,在蘊空大法成就之後,若要修成佛大法,則必須依般若波羅密多大神咒修行。但如何依?具體方法未講,僅是講了個大原則。而具體成佛大法則是屬於文殊法門。即大日如來神光陣法。
在《修行者》教材中,在後段內容裏,把觀音法門與文殊法門合併一起講了。是故,在觀中已含有大日如來神光陣法的內容。如果學人願意自己去區分,就儘管去分好了。

修行如行船,江面就是二裏寬,也不是隨便走的。而是沿航標燈走主航道,這叫山青水綠中道行。中道行的概念並不是走不偏不倚距兩岸等寬的中心線,而是指主航道。但凡知道中道兩字的人,往往理解為既不偏左也不偏右。中間並不等於中道。
行船為什麼要走主航道?因為主航道上水較深。《心經》第六、七兩字是“行深”,在第四、五篇中對此二字有解,即,修行要行深處,不要走淺處。出三界的渡船是大船,只有行深處方可得渡。一般的世間法修煉是走小船,不遠航,故可以不沿主航道行。
甲:說到第四篇,大顛曰,他的修法是五步行:一、窮究見聞,二、先取見性……研討到如今,可否有深解?
C:一中的見聞,實際上不是指世間物質性的世界,社會等等。這個見聞是指達摩佛面壁九年從事的那種見聞,即通靈大觀之所聞。由此可知,真正修行的第一步,起步,是通靈大觀。在此以前的一切,都是一種方便,準備,都是外來的,非為從自己流出。
窮究二字怎解?
D:窮究就是倒計數!
甲:可否再明白點?
E:世間法在時序上是正計數,沿時間流順行。出世間法在時序上是倒計數,循時間流逆行,在通靈大觀中,逆行追回五千年前,上萬年前的一段段往事。追到頭了,4、3、2、1是個一。最後窮究,是個零。追到零時,就到宙心邊上了。再追,就是如何從邊進入零心。這種大觀就叫循性逆流。這屬觀音法門裏的內容了。
何為“先取見性”?
這裏大顛說的見性,並不是一般修家所說的華光、西天月等等。這個見性是專指天魂。其含意是,第二步完成天人合一。先取二字,表示首先要取得“天人合一”。否則不會出現第三步。有人說,過去一位大法師、大宗師說,他沒天人合一就已頓悟了。就像吉林那位修肉身成仙後又改學法輪功的婦女,去唐山地區傳功說的,她的中脈比筷子粗!唐山眾學人立即畢恭畢敬。若再來個人說,他的中脈有下水道那麼粗了,難道就要恭敬得叩大頭?那不都是她或他自己的嘴在吹氣嗎?就像不少城市裏一些人讓農村來的一些人用假銀元、假金元寶、假金磚換人民幣騙錢一樣。不少聰明的城裏人都上了大當。是個貪字。
第三步次第入頓。
入頓,是頓悟的意思。次第二字是說,在頓悟之前,在大觀中一次次的開悟、漸悟。
另,窮究二字,窮究到極處是個什麼?
F:此乃稱為“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何為意?
G:意乃心上音。故知,大觀中之圖像,皆為音能量的成就。這個音能量,若心中有求,則是那顆求心釋放的。如若心中無求,則是宇宙生靈釋放的。因此,聖觀音強調,要於心無求,方可行觀。但修行人做不到。
I:因此就要如鏡觀,心不為圖像所動。因為極有可能混雜著你自己音魂的成像。正是如此,一定要個人觀個人的,只可交流,不可左右。相互間僅為參考,不可為依據。
A:目前,師說不少地方,不少學人的行觀都存在這種問題,但無法避免。因此求心太切。人在貪中不知貪,而認為貪的有理,合理。否則太虧。人在迷中不知所迷,反信以為真,而不能自拔。
B:從交流的信件上看,一些人的通靈觀,音魂成像的因素很大,是故應多看教材,少搞花樣。否則會步入張香玉大師之路。要冷靜一下,好好讀書!!!

A:剛才本小姐說,決定性的是修心,這在理論上是正確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認為修心為主,行觀為輔。但心又如何修?通過行觀修平靜心,如是心。行 觀就是照鏡子,直照人心。古代何為一心禪直指人心?後人誤為鬥話鋒。這是從唐代高僧石頭、石霜、藥山等等開始的,把直指人心搞偏了,使後人以為是鬥話鋒,結果把修心變成了修嘴,漸漸成了口頭禪。直指人心原是指行觀。《心經》的第一個字“觀”,就是鏡。《心經》幾大步驟,觀行照度四字,行就是行觀。照,就是直指人心,從觀中對照自己的波動心。觀時心一動,就算錯。不論是往好動、壞動、歪動、邪動等等,一動則錯。只有心不動了,才能輪上第四個字“度”。度有兩層意思,一是自心得度,二是對一切苦厄等同觀,無分別心。只有完成了觀行照度四步,才輪到“舍利子”即走人。從古至今,入得門的修行者,入不得門的更不用算數,往往都卡在觀這個字上。一觀心就動,心一動就偏。
甲:為何心一動就偏?
B:此話又是老生常談。心一動就有音能量釋放,圖像就會不“純真”,那還能不偏?
甲:那位川人行觀中,可一直是心動?
C:是在師控制下,其自己的音能量形不成像,被沖碎了幹擾不了。可一般學人行觀,就一定要提防自己的音魂摻進去湊戲。
D:就圖像的性質而言,剔除掉自己音魂成像幾乎是不可能的。唯一之法就是心不動。因為目前圖像的性質本身就是由音能量組成的,故而剔除另一些音能量,實際是做不到的。天尊佛菩薩所顯的圖像,都是由音能量組成。直指人心的法門之所以稱為“觀音法門”,原因就在於手段是行觀,觀的是音。圖像變化就是一種音流在流動。除此,對觀音法門的一切說教、解釋,都是人為後天自己發揮的。觀音法門說難,是難在世人不知觀音法門的實質是什麼?若說易,觀音法門就是行觀音流能量的變化,訓練等同觀從而達到修心不動的目的。是故佛王和釋佛才敲定,觀音法門為最適合世人修行的功法。因為它簡單明瞭,人人可行。只是從石頭、藥山之後,後人都給學成鬥嘴了。一下子變成了文人墨客的世間法了,功夫不是下在行觀上,而是用在動心動嘴上了。

《心經》乃成菩薩成佛萬法歸一之大總持,《心經》第一個字就是“觀”。而“行”,即修行是第二位的事。先要觀個明白,方知應如何行。觀之前所練的一切,都屬於修命,從觀字開始方進入修性。觀字後面的“行深般若波羅密”,才屬於性命雙修。到了“照”這步,那已經就是了不得了,非同小可了。不少學人開始自吹起來,已經五級了,六級了等等。連個“照”字都不明白,不知如何照,卻妄談什麼五級、六級?修煉可不是吹氣球,誰的氣上的功夫大就能吹個大個的。

時局的變化太大,星體大爆炸也在變,只是緩慢難見而矣。猶如凡人看花,看不見花是一下子就開開。是個觀的時間速度問題。正是由於時間速度的不同,凡人凡眼對宇宙、世界的很多變化是看不見的。之所以看不見而有眼界,是個時間速度差異問題。凡人的眼力只是局限在很小的一個時間速度範圍裏。訓練行觀,就是擴大眼界的時間速度範圍。只有當全方位無限擴大觀力的時間速度範圍之後,那時就達到了《心經》上的無眼界。達到了無眼界,方能進而達到無意識界,進而達到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任何事都有兩重性,有好就有壞。好與壞是同根同體。故古經曰,知得知喪。破獄關是天之大事,救渡古靈獄鬼百億萬千。可同時卻加速了時局的變化,是故修行人當好好修煉,靜靜地觀,以不變之心觀萬變之化,方是上乘。

於是我請茜茜。只見茜茜的模樣全變了,顯得白白胖胖,面色紅潤,絲毫沒有了初來時那種黑瘦瘦的小女孩形象。如今穿的戴的也都顯得十分高雅。看來香火、供養對隱態生靈產生的力量是無窮的。大概按科學術語,這就叫精神變物質,人類的相應是一種精神,隱界生靈獲得了這種相應使精神又昇華成為一種隱界的物質。此時,忽聽有人說道,人們修建寺廟、道觀,供仙佛菩薩,供食供香火,就等於是給三界內的各路隱靈提供能量。使她們有足夠的力量去開天闢地。
誰說的?請問是誰?
答:馬路天使接野話。告訴你吧,隱界生靈接香火就等於是吃能量,這個能量與另外的能量有本質的區別,這個能量是供奉者的心相應的奉獻。隱界靈又有誰不想有香火?香火對凡人來說也是接通關係的信號。只要一舉香,與之對應的隱靈便與之接通了關係。你們佛門也叫感應。但大多凡人感覺不到這種接通關係的信號,只是因為太遲鈍了。後天意識形成的阻抗阻礙了信號的接收。只有虔誠才能漸漸削弱那種抗阻層的阻隔。其實有那層阻隔也並非就是不好,凡人波動心重,這種阻隔就成了心靈保護層,免受隱界圖像的幹擾。凡人波動心過重,一旦失去阻隔層的保護,你們的科學就稱之為神經病。這也就是你師之所以再三強調進入高層次修行,心不動的重要。你師是擔心你們一個個發瘋,得了神經病。只有心不動才能遠離顛倒夢想,才能心無掛礙,才能無有恐怖。只是這不是我說的,是《心經》上說的。

A:師講《心經》時說,《心經》的前幾個字,觀自在菩薩。這個自在菩薩就是啟動的天魂,觀,就要觀她,觀她在你頭上自自在在,進進出出。當天魂能自自在在進進出出,且心又相應時,這就進入了天人合一的訓練。故知,天人合一不是個名詞,而是有具體東西的。
川:本小姐說,前段靠我。後段的關鍵在於你我的配合,配合得好,層次上得快,配合不上去,那一切修將付之東流。
B:師說,凡人凡心是根本出不去三界的,無論怎麼修也是出不去。所謂出去,只一條,與天魂合體方可沖過斷魂關。這就是古人之所以強調天人合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