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奉愛瑜伽]簡介-2

[哈瑞 奎師那 瑪哈曼陀羅 柴坦尼亞 奉愛瑜伽]簡介-2-[飄花編輯整理]
[宗教原理]超然不是那麼輕易就能達到,且那段歷史時期的所作所為絕不會輕易被忘記。我(歐美人,24歲加入在美國紐約的奎師那宗教)在年輕時加入ISKCON,當時這個協會也是新生兒。經過二十五年的成長,我們一起變得成熟。無論如何發揮想像力,你也不能再把我稱為“年輕人”。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再把ISKCON 稱為“年輕的宗教”。經歷過困苦與掙扎,這個國際奎師那協會已經能夠意識到――被迫的意識到它自己的局限性,並從結構上制定了自我批評和糾正的制度。我想讓大家知道的,我認為是ISKCON 在掙扎中所面對的核心問題,這問題來自它做出的靈性努力和它所處歷史環境。
在19世紀的孟加拉(原屬印度東巴基斯坦)開展奎師那運動時,改變了以往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傳統做法……亦即宗教是崇高的,因此不對下賤的人和下賤的族群……而是將宗教的大門敞開,將這種與奎師那的關係帶給所有人,包括那些因出生或習慣而被視為墮落或者沒有文化的人。因此一些最為傑出的奎師那追隨者並不是正統印度教徒出身,也不是高貴的婆羅門。這博大的胸襟是對世襲婆羅門種姓制地位和特權的蔑視。
外士納瓦文獻證明了這種寬廣胸襟的正確性:修習奉愛於大神奎師那的服務,能夠使人獲取靈性力在1960年代的美國嬉皮士雖已‘達到棄絕’,但是美國的年輕人因為缺乏靈性指導,他們在精神上依賴著性交與毒品。對於聖帕布帕德來說,這些嬉皮士們顯得相當‘乖張’、‘哀傷’、‘可憐’、‘不潔’、‘沒有食住保障’、‘不負責任’、‘性交沒有節制’、‘懶惰地躺著,沒有任何建樹’,等等。
從某個角度來說,反傳統文化使得聖帕布帕德成了這些頹廢男女青年的偶像。但聖帕布帕德仍是強烈反對嬉皮士理念,並不斷地勸誡他的這些追隨者們不要再按嬉皮士的方式生活。聖帕布帕德對他們說,無論如何,我們發表文章時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給大眾留下我們有嬉皮士運動傾向的印象。我們的文字裏決不能有一丁點嬉皮士觀點。關於這一點,我一定得說,如果你對嬉皮士運動有任何同情之心,請將它放棄。
雖然高迪亞外士納瓦宗能被移植到現代西方是令人驚訝的,但在美國最早追隨它的人,大都來自激進的社會非主流和反叛青年。這到沒有令人感到意外――對那些熟悉宗教歷史的人尤其如此……湧入宗教的人,大多是在社會上的以及生活上的失敗者。
儘管聖帕布帕德可能希望更多地吸引官方以及社會文化精英的注意力,他還是將嬉皮士的加入視為天意,並依靠著聖名奎師那的力量積極地傳播,以達到需要的效果,就這樣這個運動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表面上看,這是有些奇怪的,帕布帕德傳播的宗教資訊,在本質上非常的傳統和保守,卻吸引了如此激進的社會青年——反叛、性交、群交、裸奔……他的吸引力何在?是因為他對現代物質文明持續系統的批評強烈地引起了這些時代的年輕人……他們自身覺醒的共鳴嗎?
然而,在我們看來,這強大的吸引力還是來自聖帕布帕德帶給人們特別希望的能力:將神聖的宗教理想當做真實的人生目標的實際可行的事業。因此,西方的年輕人便確信他們能夠在今生直接體驗神靈的存在。
雖然聖帕布帕德也已清楚的說明,要取得這等成就需要保持百分之百的純粹標準,但是他的追隨者還是確信,儘管他們過去曾犯錯誤,現在也仍受條件制約,他們仍能在聖帕布帕德的指導之下取得成功。
因為聖帕布帕德的成功立足于反傳統文化,這很快就引發了這個奎師那運動內部的問題。他的早期追隨者年輕,不成熟,未受訓練,也沒有經驗。因為曾有過反傳統文化的歷史――或許還因為美國社會的戰後影響,大部分人還都在精神、道德以及靈性上失調。簡言之,聖帕布帕德的宗教運動是用這些不確定原料(美國嬉皮士)創立的。他確信自己的努力乃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並且懷著強烈的緊迫感,在猛烈的暴風雨中,你就只能用任何現有材料快速搭建庇護所,哪怕建築師事後可能會提出批評。聖帕布帕德非常清楚自己的傳教成果有缺陷,在寫到他管理這一運動的困難時,他作出過如下驚人的聲明:奎師那沒有給我送來一流的人,他送給我的是二、三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