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王指出了空觀的弊端
香嚴童子是在靜室打坐,焚一支香,以鼻觀香燃之味。僑陳如是從聲塵入手,香嚴童子是從香塵入手。佛王開示,非圓通之法。
香味是和合而成,分解則無香味。故香是暫時的,它不是恒久不生不滅的,以浮動變化的東西為根,為基礎,又如何能建築最後的層次。覺是指最高層次。(參見佛王開示)
藥王是以味塵入手。佛王曰:味性並不是根本,有味時,它才有。其性不長存,以此打根基也是上不去最高層次。
再後面的是以觸塵入手。佛王曰:你觸時,有觸覺。不觸時,就不明,就無覺。合離性非定。合是相觸,離是不相觸了。即觸時知道是什麼味了。一分開這個味就消失了。不是恒定的。
著名的大迦葉是從法塵入手。讀者可沿上述講的經路去閱,就會較易理解經文了(可詳見七十一集或楞嚴經原文)
這裏再提一下虛空藏菩薩的觀空法門。這個法門在修行界一度是很時髦的。且看佛王開示: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佛王指出了空觀的弊端。它不適於末法時期的人類。打坐空觀易使人昏鈍。而一昏鈍就不是覺醒。在現代社會,空觀會落入寂滅論而不是大覺。而無覺並不是菩提。菩提是人空,但無覺的空不是菩提所說的人空。所謂菩提是人空人亦不空,是空不空的空。而一味觀空則落入二邊見。
那麼虛空藏為什麼可用此法修上去呢?虛空藏的根基是8.5級,他已擺脫了寂滅。故,他空觀時,雖修空但並不空。
楞嚴會的目的,是釋佛想為末法時代的眾生選定一個可以修上去的功法。佛王是根據這個要求論定雌雄。
如今,人均能量僅0.2級。出家界的人均能量僅0.4級。若再修空,必滑入寂滅。是故,末法時期應從有觀下手。有觀即色觀,從色下手修空。故曰:無色不養道。
有學者問,為什麼不固定下來,也讓後人有個準頭?
古曰:法無定法。
又問:何為法無定法?
曰:無量法印為無定法。
這是個簡單的常識,猶如不可刻舟求劍。
舟為渡人之船,意為修行之路。刻為下的功夫,為功法。目的是劍。劍的含意是能量體現,品位,層次等等。
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經濟學家出主意,大量印鈔票,刺激消費,刺激生產。這叫膨脹政策,有利出口不利進口。過一段又大量貨幣回籠,限制貸款,穩定物價。這是緊縮政策,有利安定,不利出口有利進口。任何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是如此,因時制宜。
佛法亦是如此,更是因時制宜方可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