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0Q新時代-D06生死的迷思

0Q新時代-D06生死的迷思

 
曾經有人問過我,有關人類死亡後世界之有無及種種。我回答說,我只談自己所知道的事,至於從別處聽來,或從一些書籍看到,有關人死後何去何從,以及轉生之事,老實說,我並沒有經歷過,也不願意去憑空想像及穿鑿附會。
人類通常會由於害怕面對自身肉體的消逝,而喜歡用各種臆測、想像、科學研究及傳統等方式來做自我調適。其實肉體的死亡就如同一棵樹,或一朵花的枯萎,皆有其宇宙內的自然變化過程。從我們的身體中﹝世間的條件﹞可看到、聽到、聞到、摸到至看不到、聽不到、聞不到、摸不到的,而其所不及之處的繼續變化,是否就表示已經沒有了呢?我們只能說,這個已逝去的肉身與這個共緣的世界,已經無法用各種見聞覺知去接觸到、感受到。但那並不代表他在另一個不同的條件下的時空也消失了,或失去安全、幸福感。其實這只是一個和合相的繼續演變而已,從生到死一再的和合演變,有其一定的慣性軌跡。但語言人類就不同了,他與這一項單純自然的演變,有著巨大的差距,透過語言相及根身的覺受,形成語言人類的見聞覺知,知識分別心。
語言人類對於由生到死的各種現象,甚至死後都有不同的想像、期待、價值觀、傳統觀。而這一切豐富的描寫、感受,讓語言人類不停的想去探討死亡後的情形,而且對於生命的世界亦是如此。例如:對同樣一朵花的凋萎,滾滾的江水,美妙的鳥語,天上的白雲等等,在古今中外詩人、作家的筆下,都有千種以上不同的描述。而同樣對市場經濟的景況,不同的專家,也有不同角度的解釋。對同樣的一個知名人物,有來自各種不同層面的評價。一樣的原料,可以製造出各種不同的產品。而一本經典,因不同人物的詮釋,而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解說。一種顏色,可代表很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同樣的對於死亡及死去的世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傳說。而且「死亡」這兩個字,所給人的感覺,也各有不同。語言人類有模仿、幻想、分析、比較、創造、偶像、期待、現實、矛盾、後悔、放棄、追求、攀緣、好惡、崇拜、偏見、斷見等個性及特色,而且對每一個念頭都很執著。。所以若能從語言相來直接參究這「生死」的迷思,實在是最有效能打破無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