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人類語言相的本質
語言之原始本質就是一種需求。而需求的定義不只在於對自我念頭的需求,它還包括了生命中的各種表現、信念傳播、信仰行為、決定、改變、期待、疑問、情緒等等。有些語言需要經由口中說出;但有些則不需要,如疑問、情緒、期待等。而「需求」性的語言,有時常會和「給予」分不清楚。有很多自以為是「給予」的語言,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需求」。因為它和信念連接一起,信念的語言將其行為人格提升至一個崇高的位置,故常引起語言人類將該信念強迫用在他人的身上而不自知。
語言人類經常會為各種語言所煩惱。例如當想到或面臨死亡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應對?死後會去那裡?很多宗教裡都有教導人在臨終時的應對方法,如祈禱、觀想、唸咒或唸神佛的名號,以便能轉生到一個更好的地方。當然有些非宗教者也有其它的方法來讓臨終者有個較安詳的解脫。其實在那裡面,已包括了各種前因後果的語言關係。因為有了對未知的恐懼、煩惱,與期待,才會有千百種以上的對治、經濟、社會、哲學、宗教與心理等解脫方法。不管語言人類相信其中任何一種,那也都是語言人類藉以尋找與其較接近的語言信念、得到心安理得的解脫方式。
每一種語言都具有其所想像的「相」,而這個也與語言人類的傳統經驗有關。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地獄和西方的地獄「相」就大不相同,當然「天堂」也是如此。不同時代、種族、地區的人類,所描述出的天堂景象也不會完全一樣。如果以語言精靈軟體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語言相」的差別,其目的只是求一時的心靈解脫。也就是前一組語言﹝念頭﹞,是因為有後一組語言﹝念頭﹞才產生肯定及否定的矛盾,而否定者則會繼續去尋求另一個肯定的語言。如果從後一組的語言裡無法尋得滿意的肯定,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尋求更適當的語言相,來擺平他原先所煩惱的另一個語言相。如果謀合的很好,則語言人類的心就會感到較為平靜,相反的則會七上八下了。
而參究能成功與否,和參究者本身對「自我」執著的輕重程度,有著極大的關係。因為一個自我感愈強的人,會愈需要依賴成就感與人群來彰顯出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也愈容易執著於語言相及其信念上的成就感,故較不易成功。如果個人能縮小自我、常自省、樂於行善、傾聽,則對參究上會有不小之助益。但大部份的人由於對打破無明沒有強烈興趣,及對實相之參究起不了疑情,故只有不停的去尋求更新、更強的語言名相為暫時離開煩惱、獲得自我肯定的方式。這種方式包括宗教寄託、鬼神崇拜、思想哲學、傳統文化、格言、名人語錄,成就感的追求或找尋心靈諮詢等等。只有很少部份的人具有從靈修、參究中去尋找實相、打破自我無明的熱忱、恆心、環境與根器。因此若由於種種原故而未能繼續參究,或仍未能見到實相者,只要平常能多行善、讚嘆護持,而不毀謗那些真正在做參究之行者,則將能為自己留下餘地,最後必可獲得某種程度的解脫的。
從語言精靈參究的角度來看語言相,我們將發現,每一個語言其實並沒有不同。每一個語言都是自我語言相,在身體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我」。所以每一個語言相都有可能擔任語言人類的救主,或臨時的救火員。因此我們可進一步來說,每個語言相都是咒語,每一個語言相都是平等不二的,每一個語言相都是能量,也是轉機、目的地。當這些語言相透過人身來表現時,有其千百萬種以上的行為、表情、姿態。這些經常在翻新、統合的相,同時也是語言人類互相定位的語言符號。語言人類也就是在這些語言符號的軟體裡存在,並在裡面互相需求、排斥、矛盾、統合、發明、期待、懷疑、肯定、推翻。從這裡面又衍生出更多的軟硬體語言。例如:成敗,審美、價值觀,好壞、罪福、天堂、地獄、輪迴、審判等等語言相,就像是天羅地網般的無所不包。
由於每一個語言相就是代表一個自我,自我在這些過去經驗的語言促使之下,產生了過去、現在、及未來期待心的語言。但是自我又要如何跳脫這些語言相的束縛呢?因自我來自這些語言相,所以只有認清自我與語言相之間的全面、直接、不二、無內無外的關係,及語言相的無有自性時,內心才能真正放下,也才能不再被這些種種的相所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