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經05
下面是正文,第一句:觀自在菩薩。
和尚曰:若信於此,但去靜坐,坐令極靜,舉心動念。此時,有一無位真人,常在赤肉團上,出出入入。
解:在你入定時,靜極生動,摩尼珠就出現了。無位真人即摩尼珠,你還沒修上去,故上面尚無你的位,曰為:無位真人。
和尚曰:這裏親見此菩薩,悠游自在。你若覓,則知君不可見(你一動念,識神一起作用,它就沒了)。於不見中親見(你若不動念,你就能見到它)。若從這裏見得觀音菩薩,應物並隨形,何曾欠少。
幾百年來,眾大家注解這五個字時,認為唐三藏為什麼把觀世音譯成觀自在,認為是翻譯的問題。這都是從字面上去推解。而不是從功態上解經。
唐三藏是高功大僧,具足5.5級能量,他譯的經是功態中譯經。“觀自在”三字是雙關語,顯意是指觀世音,密意是指:在入定時,要“觀”,有一自在菩薩即摩尼珠,出出入入。
摩尼珠是什麼,是天目前出現的極亮的光團,在它具足能量時,腦中一片光亮,此時,你的天眼會看見彩色圖像。
故和尚說:若從這裏見得觀音菩薩…即圖像顯出觀音來。
和尚曰:會麼?眼裏聞聲方始知。
解:和尚說,光看見還是不行,天耳也開了,那時你才真明白。 正文“行”。
和尚注曰: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為初。但看這一步從何而起,若知起處,便知生死之根源。
古人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解:這是觀音法門的密修功法。水窮處即海輪,海底穴。坐看,即天目穴,月輪。雲起時,即能量從海輪沿中脈上升,至天目成雲。其意是,修行的起步處是海輪和月輪。
月輪為生之根源,靈從天目入胎,海輪為身體生之根源, 也是死之根源。
和尚曰:豈不見,石霜問石頭:舉念不停時如何?頭:咄!云是誰舉念?石霜於此大悟。
解:石霜,石頭為古代二高僧,雲即由海輪沿中脈上升的能量,至天目即月輪形成的光雲。
古云:何不自聞聞,方通道,從佛口生,從佛口出。
寶公云:未了之人,聽一言。只如今,誰動口。
經云:叫佛一聲,應一聲,本來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喚作反本還源。如何是源?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上述是說,修行的功法一方面是氣入中脈出摩尼珠。一方面是以“心”念佛,這有兩個作用,一是以一念代萬念,二是接通摩尼珠與宙心的相應關係。
水流出去了,即生命光子流飄落至三界投胎,其根源,元在海,即宙心——光的海洋。月指摩尼珠,即生命光音色能量體,雖是從宙心墜落下來了(投胎),但它仍是與天——宙心息息相通的,即月落不離天。
下面繼續解大顛和尚注《心經》,正文“深”。
顯意,般若經分為深般若和廣般若,這裏觀音修行的是深般若。 密意是對應上一個行字,即修的要真,行的要深。何為深?徹骨徹髓處也。
古云:為道損之又損。但去靜坐,日夜反照,照盡髑髏,五蘊頓徹,絲毫不掛,如父母未生相似,燒了一般。貼體汗衫都脫卻,反求諸己廓然無我,自然到家。
古云:不是不歸家,家貧歸不得,谷幽深遠無人能到。
古云:去年窮未是窮,今年窮始是窮。去年窮無卓錐之地,今年窮,錐也無。若能如是,方知無舌人能解語,無手人能行拳。 解:打坐行觀,行到何處?一絲不掛。如今印度瑜伽密功的修行者,打坐時仍是一絲不掛。但這裏指的到底是誰一絲不掛?是身體還是大靈?大靈若是有絲毫牽掛,也成不了觀自在。所謂一念之差是說,但凡有一絲牽掛也是修不出去的。故曰:窮到家,連錐也無才算窮到家。窮極,才無牽掛。
幽谷深遠,無人能到。為什麼無人能到,是因為未窮極,尚有牽掛。
“不是不歸家”,系指不是不想修出去,而是未窮到家,回不去。比如,有的和尚存款兩萬元,不可能修出去,總掛念那兩萬元。 幽谷系指亡靈谷的斷魂關,有一絲牽掛也過不去此關。
正文“般若”。和尚注曰:
大凡為人須有智慧,若無智慧,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
不信此語,外道(系指科技文化界)聰明,無智慧。
若是大智之人,知有生,便知有死。當自坐觀:生從何來,死從何往。但信此語:世間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古云:學道先須且學貧,學貧貧後道方親,一朝體得成貧道,道用還如貧的人。如此悟去,世間將不去,唯有一空身是大安樂。 會麼?撒手到家人不識,更無一物獻尊堂。
和尚注《心經》正文“波羅”。
到彼岸如渡河,須橋道,船筏多種方便法。一旦渡過深河,前多種方便之物、之法均無用處。見性悟道亦復如是。
又如盲人求醫,須假人牽引,用手中杖行。無此二物終不能到。到了醫處,點開眼目,牽人及杖便無用處。頓悟涅槃正路亦復如是。 未得見性悟道之人,須用作福。福至心靈,須假坐禪行道(行即運行,道即中道、中脈),看讀聖教,看話下語,一切頓悟之後,從前多種方便,有為之法,儘是閑傢俱,且留與後人看,後人用。
目開之人,渡河之者,來去自在,一度永過,一悟永悟,更不迷復。
得魚忘筌,得意忘言,作一個物外閒人。
會麼?及盡玄微妙,回程月下行。
和尚注《心經》正文“密多”二字。
密多,即無極,又云究竟。密為大虛、宇宙、宙心。密之一字能包萬法、萬物、萬有。同歸一味曰密。異類種性(多),會源歸一。識得一(即識得宙心),萬事畢。
洞山道:二十年要打成一片,不能得到這裏,方知佛法平等,無有高下,會歸一體(宙心)。無佛可做,無眾生可渡,一體同觀,故曰密多。
正文“時”字注解。
時者,系指打坐入定,正觀正見之時。此時一無可見,亦無過去、未來、現在,與虛無平等。玄之又玄,等無有二,共歸一時。 即打坐入靜至歸一時,歸零時,你那時就會真象大白。
正文“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亦稱五根境。眼耳鼻舌身為五根。五根接觸五根境,產生的條件反射,經神識綜合處理而成為意識、潛意識等等。這種後天意識的熾烈,封閉了心中那一點靈。
打坐入靜的原理就在於攝服諸根,遠離根境,使意識活動降為零,即調到零點,此時心中大靈便可得自在,出出入入大顯神通。 入坐入靜,常自反照,照見五蘊淨盡,清淨本然,覓之了不可得,沒可把,無所依,四大五蘊連名字皆不可得。古人修到此時,為蘊空法。今人則稱之為遁術。
舍利佛見天女,問:何不變卻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覓女身,了不可得。教我變個什麼?
從上祖師皆得蘊空圓頓之法,這裏一一透得荊棘過。萬象之中獨露身,為人自肯。乃方親到這田地,自然休歇,自然放下,如紅爐上一點雪。
良久云,會麼?只見六龍爭戲舞,誰知丹鳳入雲霄。
六龍即世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丹鳳系指修行者心中一點靈。
如今的氣功界亦是六龍爭戲舞,丹鳳難以上青天。丹鳳上青天做什麼?去朝陽(宙心)。
《心經》正文“度一切苦厄”。
若不得五蘊空,依舊墮落生死界,再受輪回苦。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有身皆是苦。若要無苦,打坐入靜直須反照,照得本來清淨,須是親見本來面孔(摩尼珠)。
要見本來面孔麼?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你的本來面目,你的生命本質就是目前的那顆摩尼珠)。
和尚說:會麼?舉頭鷂子過新羅(見九陽功第二式)。
《心經》正文“舍利子”。
顯意系指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密意:舍者二解,一為房舍,一為舍離。子系指生命本質, “真我”、“自我”,大靈,利是有利於之意。
四大五蘊之身如客店,生命體暫住其中。生命體離開房舍有利於它走上回歸之程,而常存。
藥山道: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大千俱壞,這個不壞。還識這個麼?獨超三界外。
正文“色不異空”。
以心觀境,境上有空,見色便見空,心即是空。反觀自己,是色,色即是空,應現種種相,種種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寶公道:有相身中無相身。
會麼?雨洗淡紅桃萼嫩,風搖淺碧柳絲輕。
正文“空不異色”。
色與空異相同源,凡夫視為兩般而不見同源。諸佛菩薩行平等智,不生分別相。凡人不能將二者歸一,機見不同,有色有空墮落二邊見。
會麼?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解:如來佛即是一,即宙心。若明瞭,則可稱之為觀自在。若未明,則不屬自在觀。
正文“色即是空”。
眼是色不能見,唯真空能見。手是色不能行拳,唯真空能行拳。意根有名無形,分為八萬四千。見聞覺知總歸六根。無眼能見,無手能行拳,神通妙用,遍身互換。
古云:通身是遍身是,會得色空不異真空妙理。所以道,色可色非真色,空可空非真空,總歸大空畢竟空。自性空,本性空,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門元不有,且道到這裏,似個什麼?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新。
解:江南百花為色,常憶為空。色即是空。
正文“空即是色”。
諸佛菩薩見十方世界,只是一空界,平等無二。三界眾生則著相分別,見種種相,隨聲逐色,出胎入胎,不知不覺,聖賢不見有色有空,內外無分別,常自寂滅相,光明動耀遍周沙界(指涅槃於宙心)。安知,色空二字俱不可得。
即不可執著於色,亦不可執著於空而落入二邊見。
和尚說:會麼?亦無空,亦無色,布袋和尚逢拾得。
解:布袋意為放下,放下即舍,即無即空。拾得即取,即有即色。意為色空等同觀。
布袋與拾得為古代兩大高僧,相傳佈袋和尚是彌勒菩薩轉世,拾得是普賢轉世。
正文“受想行識”。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因有色故便受其想,因有想故便受其行,因有行故便受其識,因有識故便有六根,因有六根便有六塵,因有六塵便有六識,因有六識共有十八界,因有十八界便有四大五蘊,因有四大五蘊便起六十二見。既有六十二見,便起八萬四千差別相。
故而,隨聲逐色,流浪生死,終無止住。
若要生死斷,輪回息,但從一根照破,令四大五蘊淨盡,廓然無我,當下空寂。方可尋得空劫以前的自己。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無所寂,唯見於空。空無所空,八萬四千。塵勞妄想,一時頓息。此時,人亦空,法亦空,二相本來同。 和尚又說:會麼?佛祖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正文“亦復如是”。全經文的上半至此。
既無我故,萬法皆無,總歸於空,喚作萬法歸一,不落第二見。 到這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動念即乖。即入坐入靜觀至此時,謂恰到好處。如若安排,即錯!
文殊與淨名,對談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動著!動則三十棒。 會麼?百舌未休枝上語,鳳凰那肯共同棲。
解:顯意識活動時,大靈是不出來的。一動念,一安排就如同百舌未休。
如下是大顛和尚注心經的後半部,正文是:“舍利子”。
諸漏已盡,以歸寂滅。求出三界,天地不能拘。迥超法界外,自在更無憂,名曰舍利子。如前解…
正文“是諸法空相”。
一味談空,只為眾生,但一味談空又不能方便有情無情,故設立種種假名,引導眾生皆歸空寂。
若信未及,但去靜坐,反照照見,五蘊實無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人法俱空,自然休去歇去。
經云: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到這裏,自然放下,無佛可做,無生死可斷,無涅槃可證。若更有絲毫可證可修,則墮生死界,永劫受沉輪。若能徹底無依無靠,直下承當空劫,圓陀陀,光爍爍(宙心)。
會麼?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解:生命之源宙心,只是圓陀陀、光爍爍、如如不動,如去如來。無形無相,是一片漫無邊際的生命之光的海洋。
正文“不生不滅”。
“不生不滅”全談理性,有生有滅全談事相。此語直言直說:眾生原本具足法身,虛空之體,亙古亙今。不曾生不曾滅,不變不移,無去無來,無舊無新,湛然常寂。
四大五蘊從他虛生虛沒,於自己法身總無交涉。和光塵不染,三界獨尊。此是長劫虛空不壞之身。
經云: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
生命的壽長是與時間有關,在宇宙各層空間,時間的速率不同,故而各不同空間的生命壽數就不同。遠離宙心的空間,時間速度快,壽命短,距宙心近的空間,時間慢,生命壽數長。宙心的時間速度為0,在宙心,生命表現為無量壽長。
時間的另一特徵是永恆性,不消失性,故而生命的本質也具永恆性,不消失性。不同空間變化、生滅的僅是生命的形體,但其生命本質卻與時間一樣,無始無終,不生不滅。
和尚說:會麼?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海水無痕。
正文“不垢不淨”。
此四字也是指眾生的本源,其法身本自清淨,無暇無染無汙。不長不短,不方不圓,無濁無淨。壞不得,燒不得,染汙不得。如世界如虛空,如蓮花不著水。心清淨如水中月。
要見麼?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解:佛面系指每個人的生命本質即大靈。在行九陰功時,會把它調到眉心,此時你會看到一輪如八月十五的圓月,又明又亮。那個就是你的摩尼珠,你的生命原型,大靈的靈光。
千日系指宙心,光芒洞耀的生命之光的海洋。
正文“不增不減。”
虛空之體是不增不減的,如如不動。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之士聞之必生怪。
會麼?喚作一物即不中。
生命靈體只是一個冷光團,它不是任何物。它能量高時則亮,能量低時則暗淡無光。在執九陰功時,會發現,隨著能量的提高,它越來越亮。但是,出來西天月並不算完,仍要行功把它提煉,最後煉成一顆如耀眼的明珠,這就是釋佛在菩提樹下見到的明星,即摩尼珠,無價之寶。
正文“是故空中”。
是故空中清淨本然,棒打虛空空不痛,刀砍虛空空不斷,繩縛虛空空不住,火燒虛空空不著,箭射虛空空不穿,雨打虛空空不濕,典賣虛空不值錢。
這裏說的是生命本質“靈”的性質。
和尚曰:會麼?欲言言不及,山東河北好商量。山西河南亦無妨!
大顛和尚注心經“無色無受想行識”。
虛空之體(即靈),安色空不受色,安聲空不受聲,安受空不受受,安想空不受想,安識空不受識。六道四生,一切假名都無所受,纖塵不立。
清虛之理畢竟無身,行如鳥道,坐若太虛。十二時中,佛眼覷不見。為甚覷不見?錦鱗在深處,白鷺不知蹤。
解:十二時中一句以前是描述靈的屬性,後面則是說,不修煉的人其靈隱埋在深處,如鱗如鷺,在天目是看不見的。
正文“無眼耳鼻舌身意”。
由於眾生有此六根,諸佛為渡眾生,不得不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幻滅幻。
非幻不滅,不滅者是眾生本來具足法身。
法身即非法身,是名法身。法身有名無形,要見法身麼?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曰嗅,在舌曰味,曰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全體起用,全體法身。但非是六根,四大五蘊。見聞覺知,切忌妄認。
四大六根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儘是假名引導眾生。須是親見法身,若得親見,轉凡成聖。
豈不見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
雲門曰:花藥欄。
僧云:便憑麼去時如何?
雲門云:金毛獅子。
雪竇頌云:花藥欄莫顢頇,星在稱方不在盤。便憑麼太無端,金毛獅子大家看。
僧問大龍: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
龍答曰: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簸。
和尚說:祖師一一為眾生指出,若親見自己法身,萬劫不受輪回。要見法身麼?是何顏,剔起眉毛著眼看,擬議之間隔千山。 解注:法身即靈,生命原質。第一個要見法身麼?在眼曰見…是講靈的功能。靈脫離人體之後,雖不具有眼耳手足等器官,但仍有視聞、行拳、行運的功能。但見聞覺知並不是法身,而僅是法身的本能。 僧問雲門:怎麼才能使法身清淨?
雲門答:如欄杆一般,攝六根不受境喧染。
僧又問:臨終走時,是憑藉什麼走呢?
雲門答:金毛獅子,即光團。即法身走時就是一個光音色能量團,一閃即逝,無影無蹤。
雲門在回答問題時,他已具足六級能量。那僧是2.4級能量。 雪竇的頌歌意為,攝諸根離根境,在根與根境之間建一道欄杆,不能糊塗馬虎,這是入靜調出法身的關鍵。星系指靈,盤系指諸根。往盤上放東西,系指根觸物境或曰根境。盤一觸物,則星就要動以維持平衡。這叫本性為物境即色所惑,惑則迷,則隨色遷流,輪回不止。 注“無色聲香味觸法”
此為六塵,皆從一根上起,但去一根,反照從何而起。若識得起處,則知根本生。繼而反照根本身(法身),非我有我身。既無十八界,頓然清淨。觀身無身,觀法亦然,總歸空寂。
便更去靜坐清修,觀過去、現在所作,多種聲色香味觸法,安頓何在?既無所有,猶如昨夢,我心本空,罪福無主。何者是罪,何者是福?諦觀心是本來空,則此名為真懺悔。
三祖乞二祖懺罪,二祖云:將罪來,我與你懺。三祖云:覓罪了不可得。二祖云:懺罪已竟。三祖於此大悟,得祖師位。
此是故技重演,三祖為求師位而如法炮製。若二祖真的搞個什麼儀式為三祖拜懺,則大錯特錯,而必須讓位。若三祖已無罪可懺,則當為師位。
二祖求師位時,“逗點”是點在了後,即”覓心了,不可得”。三祖求位時,“逗號”是點在了前,即“覓罪,了不可得”。兩個逗點的位置不同,前者意為抓見了。後者意為沒有了。
古人行文不點標點,現代的標點符號是從英國人那裏學來的。故後人看上述兩段求師位的公案,往往不明真義。
和尚說:會麼?對坐不相見,光影照驢面。靜坐絕纖塵,虛空不通線。
解注:你若不明此理,你的真我在你對面坐著,你也不知道,如光影(摩尼珠、真我)在天目前照著蠢驢面。去好好靜坐隔絕物境,斷掉諸根吧(不通線)。虛空系指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