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飄花評論]--宗教的轉軌和接軌20

[飄花評論]--宗教的轉軌和接軌20
[密宗的男女雙修歡喜佛與印度教]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歡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
密教7世紀出於印度,唐代傳人中國。在西藏與當地民間的本教信仰相結合成為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俗稱喇嘛教)作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與其他教派並沒有什麼不同,但與被稱為“顯教”的漢地淨土宗等等的佛教相比,顯教是以理論探索為主,而藏傳佛教以密教為精髓,以高度組織化的咒 術儀禮、俗信為其主要特徵,宣傳口誦真言咒語(語密)、手結印契(身密)和心作觀想(意密)三密相結合的修行方式。
歡喜佛的供奉在密宗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
[飄花評論:這是敷衍門外人的一種方便的說法,以隱秘藏密公母陰陽雙修的實質。關於藏密的公母陰陽雙修,我們在後面……還會深入剖析。現在先看看那些藏密學家是如何研究的……]
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明王的那些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
她們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
[飄花評論:這種說辭……是佛學家公認的。是一種善意的解釋,但是也是錯誤的、是以人道社會的立點、是以人道以及中國的統治思想儒學……所能容忍和接受的方便說法]
印度密教就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與佛教其他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密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密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
“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飄花評論:這才是印度佛教密宗以及藏密的一種理論上的說法,我們先不管這個理論是否正確。再看看……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可見……這是對門外人以及為了應付社會的一種托詞]
類似手法在漢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間盛行的魚藍觀音:觀音化身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當被搞得神魂顛倒的男子要和她結婚時,看到的卻只是具骷髏,以此警醒塵世的虛幻。只是受儒家倫理的限制,漢地佛教在表現這種題材時一般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手法。
[男女雙修與印度教]印度教是繼承了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傳統發展而來的一種宗教。它的哲學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
常常通過多種多樣人格化的生命形態,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獸,半男半女的怪誕造型來表現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機。各種形象的身姿和手勢都賦有特定的象徵意義。
從生殖崇拜昇華而來的超驗哲學本體意義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為印度藝術尤其是印度教藝術象徵主義的中心。人體作為宇宙的縮影,充滿了生命氣息的容器成為表現宇宙生命的直接載體。
佛教和印度教之間本來是有著很大的差異的。
佛教否認有創造宇宙萬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則主張萬物都是由無所不能的梵神創造的。
佛教主張“中道”,反對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極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縱酒色。
在社會生活中,佛教主張眾生平等,印度教則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
在藝術表現上,佛教追求平和寧靜的理想,而印度教卻力圖用強烈的動感變化來表現宇宙神明的威儀。
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後,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於印度教非常得勢,佛教勢力甚至被排除於這些地區之外。
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區,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護統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較長的時期,成為印度次大陸行將消失的佛教的最後堡壘。不過這時的佛教為了延續自己的發展,已經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內容,衍變為密宗。
佛教藝術也深受印度教影響,引進了許多印度教的護法神,出現了多頭多臂的菩薩像、憤怒姿態的神像,以及其他強調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別典型的是出現了許多男女雙修的形象。究其本原,這些男女雙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響下的產物,性力思想的反映。
[性交作為密宗宗教儀式的思想根源]印度佛教的密教也稱為……坦多羅教。坦多羅tantra(密咒)的詞根tan的原義就是生殖、繁衍。它繼承了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中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和實踐。
與印度教中其他門派相比性力派是種行動體系。它也尋求解脫,但不在來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絕塵世中的各種享樂,反而去盡力地挖掘種種聲色之娛及“山神”經驗。
性力派特別重視性能量和性信仰儀式,認為性是最大的創造性能源,通過性交可以使人類靈魂和肉體中的創造性能源激揚起來,與宇宙靈魂的大能合流,達到一種最高的精神境界。
為此他們直接把性交本身作為一種宗教儀式,在性交中使男女通神,這種儀式稱為“輪寶供養”。
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數對男女出席舉行“五種享樂”。前四種是魚、肉、酒、穀物和飲食,最後一種是性交。在性交之前需冥想和其他準備,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情,然後以多種瑜伽形式和姿勢、動作進行性交。男女在極樂中溶為一體,體驗個人靈魂與宇宙靈魂合一的情景。
在歡喜佛圖像和明王妃合抱交媾之相,明妃摟抱其頭,一足圍繞其腰,正是所謂“大樂”、“極樂”形式。
藏傳佛教中女神的形象眾多,與漢地佛教中幾乎沒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響。這種思想認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創造女神的性力而產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與毀滅的濕婆,以勃起的陰莖作為其象徵。印度古代將陰莖勃起歸於“氣”的運行,注重以意念調息,從而出現瑜伽。
瑜伽是古印度傳統的修煉方法,包括靜坐調息、禪定等。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驗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象徵,通過想像的陰陽交媾和真實的男女交歡的瑜珈方式,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槃境界。這就是“歡喜佛”的宗教寓意。
空行母是一種介乎天、人之間的女性神祗,她有大力,可於空中飛行,故名。
空行母在密宗中是代表智慧與慈悲的女神。其形貌多變,通常可分為人形與獸面空行母兩大類。
[大陸藏文化學者的話]西藏文化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濃厚的宗教色彩以及綜錯複雜的承傳關係長久以來一直倍受人們關注,對藏文化的研究也由來已久。藏文化以其強大壯美的震撼力量激蕩著每一個走進它的人的內心。每走近一步,就越發嘆服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我們製作了這組文章,是希望將這一優秀文化介紹給讀者,儘管我們儘量去充實更多的內容,但是面對浩瀚的文化海洋也只能是挂一漏萬,豹窺一斑,而且也只是從文學、藝術、宗教文化等方面稍作提及。我們只希望這次介紹能做一塊叩門石,引領讀者流覽一下絢麗多彩的藏文化,期有更多的探求者加入到對藏文化的深入研究探尋。
在藏傳佛教供奉的眾多佛像中,最令人驚詫的莫過於歡喜佛的形象了。其外表怪誕難曉,有的醜陋兇惡,有的人身魯面。有的多個腦袋,有的有多隻手,有的腰間掛著人頭,有的腳下踩著伏臥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單身,有的雙抱交媾。種類質地分金、銀、銅、木、石,還有泥塑彩繪和“唐卡”壁畫等。
歡喜佛最常見的形象是男女裸體相抱交媾,許多人看了以後深感困惑,難道一貫宣揚“不淫欲”的佛教在這裏被嚴重褻瀆了嗎?20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