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0Q新時代-C17突破三個無明關

0Q新時代-C17突破三個無明關
 
「語言精靈」的參究方法,我認為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平常人的「本來無明」階段,第二個稱為「知見無明」階段,第三個則是「最後無明」的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語言人類的見聞覺知階段,也是語言精靈軟體的控制的階段。
第一階段的本來無明,是語言人類與生俱來的無明。處於分別、得失、有無等等相對世界的煩惱裡面。因為有了這個原始的無明,所以產生了一連串的人類生活史。一個由愛恨、得失、取捨、生死、老少、你我而產生的分別知見史,開始了「知見無明」的人生﹝第二參究階段﹞,這也是基本的語言人類史。如果有人對人類的生命及煩惱、無明產生了疑惑,這就是促使心靈參究的動力原因。當然,另有些人會走向尋求宗教的慰藉,或是試圖從科學的探討中去取得答案。從事心靈參究需要有自省的智慧和能量,及疑情的產生。對待這個疑情,就好像在實驗室裡尋找真相的科學家一樣,需要一種熱切又專注的態度。
從事精靈參究法參究時,所有的人、事、物、法及自我的思想、經驗,皆是被懷疑、觀察的對象。這些被觀察的境界,和自心的交集,產生各種分別、覺受、知見,這些皆來自於過去的經驗、外來的境界、傳播、報導等,不停的在自心上做統合、分別,並由腦筋、身體等感官行動出來。而這些意識行動都是破碎的、亂七八糟、片段的。這些現象由於經千年來的累積,故語言人類處於其中,早已被薰染成理所當然,而不易查覺了。
這些既定的語言人類的心靈軟、硬體工程,由參究者─「觀察者」的疑情去觀照、參究;而那個被觀照、參究的對象─「被觀察者」,就是這個語言人類的軟體工程─語言精靈。這個語言精靈,我們平常稱呼它為「心」、「意念」、「相」、「色」、「境界」,但不管如何稱呼,它皆來自我們外來的過去經驗。如師長的教誨、父母的教導、經論、報紙、傳統文化、社會雜誌、電視、朋友、長輩的傳播、遭遇的輸入。在不同的時、空間、地點、團體的自我統合經驗,它以語言相存在於人類的身心裡。所以我又稱呼它為「語言精靈」,因為它也像精靈般的行蹤飄忽不定及善變。但它卻是人類行動、矛盾、肯定、否定、懷疑的指揮者、當事者、判斷者、被判斷者。它身兼裁判、球員與觀眾的角色於一身,卻又躲在這些角色的身後,不易被發現。除非參究者俱備很大的疑情、能量與興趣,就像很多認真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奮鬥的那股耐力、體力和信心一樣。因此我又稱這三個未擺脫語言精靈的,無明階段的人類為語言人類。
當參究者進入到一種彷彿是「山窮水盡」的地步時,「觀察者」的「自己」和「被觀察者」的「語言信念」﹝或稱境界﹞將會有消失或重疊的覺受,這是個恍惚無我的境界,這也就是第三階段的「最後無明」。但是觀察者到這個地步,如果仍然有空、果、悟、覺、知等想像、分別的覺受,或其它來源的智慧、知識看法,則最多仍只是在「知見無明」的境界而已,因為還有一個我念存在。最後無明的境界是黑黑洞洞,如長夜漫漫。參究者與「無」融為一體,但恍惚之中,似有個範圍。所以我稱之為「山窮水盡」。但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界是靜態的,當他在某個「點」的觸動上,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了。至時,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合而為一體,參究者完全照見「語言精靈」的蹤跡。
當參究者與語言精靈無一無二,參究者體會到真正無我、無法、無修、無證、無智、無得、無相、無時空、無實、無虛、無無的真理時,這是純自然的,而非憑腦筋想像的,也是做作、模仿不得的。他將不會再在知見分別或另立知見,但亦不會有「有無」知見上的執著、無明。到此時參究者身心上的感覺非常的輕快、柔軟,而且清清楚楚,能觀照分別一切事物,和往常已有顯著不同,但仍是一個平常心,凡夫相。
若參究者到這裡仍有分別、煩惱或起心動念,或尋伺、疑惑,則必須真實面對自己、詢問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語言精靈」的運作,或真正證悟?只要有對立煩惱,心不能確實放下,仍然有疑惑時,則仍應以「知見無明」當做自己的現前階段,繼續在行、住、坐、臥裡參究。直到完全沒有疑惑、無明、圓鈍鈍、光澄澄為止。這時參究者自己即能體會不受「語言精靈」控制的感覺。語言精靈已不再是他的束縛,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自由。
所以嚴格說來,「本來無明」和「知見無明」階段是不能打破的。這兩種無明皆是在語言精靈的知見裡起心動念,或另立知見。這屬於語言人類見聞覺知的軟、硬體本性,這是「心」、「意念」、「相」,的語言人類無明行為和思想,由「相對」而建立起人類知見架構。但是「最後無明」卻可以打破,且一破永破,不再相對知見上起心動念,完全進入一種自然絕對的覺照世界。這是沒有語言人類兩頭煩惱的世界。對打破「最後無明」的參究者,我給他一個名稱─本來單純的人類。當然,古代有人稱之為「覺者」、「徹悟者」,「明心見性者」等,但只要是知見正確,已經在參究的路上者,不管其有沒有打破最後無明,一律可稱之為0Q零智慧的實踐者。

0Q新時代-C16照透語言精靈軟體,獲得解脫自由

0Q新時代-C16照透語言精靈軟體,獲得解脫自由
所有的信念,產品的傳播,無非都是要在我們的腦海裡佔有一席之地。而我們通常也幾乎都是非常輕而易舉的將寶貴的腦子空出,來讓其借放,甚至於還會不惜花費大筆的金錢和力量,去要求這些東西來佔據我們的腦子。
一般信念、語言的傳播皆是透過語言人類原有的既定軟體,悄然進佔在我們的腦海裡。各種語言信念,經過不斷聚集而形成極大的氣候之後,就會透過人類的肢體、行動而集合在一起,成為族群。這也是各種思想、信仰、傳播、偶像,以及消費產品的傳統進佔方式。
人類本來的腦筋空間,其實是清明大樂的,但由於久遠以來,已受薰染而習慣了這類的進佔方式,因此漸漸對其產生依賴,而且還會擴大影響、發明,故原來絕對單純快樂的人類,就漸漸變成產生期待、貪婪、矛盾、痛苦、爭鬥之心,偶爾也有一些暫時的快樂等相對語言世界人類,成日在語言意念的信息裡過生活,並賣力演出,勞動終日去餵養這些進佔性的信念、產品,而且還轉為互相依賴,且被定位於成敗、賤、貴等分別,而難以解脫。部份的媒體、政治、經濟、科學、宗教及娛樂等,公司、人物更扮演了這些發明、促銷的角色,因而享有名利雙收的成果。而擁有這些人物最多的先進國家,更具有政治、經濟成長的利益,這就是知識、文明的優越性。
但是參究的方法,卻與這些思想、信念、產品的傳統進佔方式不同。真正的參究方法,就如同一個強而有效的電腦防毒軟體,或飛彈防禦系統。它不是要成為人類的依賴性信念、語言、程式,但卻可將原來語言人類所依賴的語言精靈程式的信念語言,及未來有可能會入侵的有毒軟體、語言、信念進行觀察、掃瞄與監控。參究的方式仍然由語言人類可靠的方法來自我身心觀察,了解自我、自心與這些外來侵略者﹝語言、信念、相﹞之間的直接關係,從而認清這些相對性、外來的信念的無自性,使腦筋漸漸呈現解脫後的清明、大樂,而恢復本來自然、單純人類的風光。若能照透這個「語言精靈軟體」的運作,清楚其影響作用,則你將會發現那是非常值得的。
從參究中清楚的了解到,人類所謂的生死、善惡、罪福、天堂與地獄,等等相對的煩惱,皆是過去各種經驗的累積與統合,而促使自然單純的人類,變成無明顛倒的語言人類,終其生需付出極大的代價。就有如蜜蜂終日忙於採蜜,及螞蟻們也為了積聚而勞碌不已,在種種語言境界中執著不出,實在可憐。當你發現到過去的痛苦、煩惱、執著、無明等,就如同一場幻人與幻境的演出,也了解到原來一切都是被語言精靈軟體所操控著時,這個妄心就會頓然放下來了。而悟後則不會再為這些時間、空間、語言信念等無明所執著與迷惑,但非否定其存在。﹝語言精靈軟體的最大成份,就是我執、法執、空執,與偏執等知見顛倒無明﹞本性善良、又勤快參究的人,若打破這些無明,即如同撥雲見明月,未破之前,則如烏雲遮月般,在語言精靈軟體的操控下,充滿成就、期待,或無力感。成功者,或許躊躇滿志;但不幸遭受失敗者,則產生頹喪痛苦。等到夢醒之後,一身冷汗,才覺得這個語言精靈軟體的可怕與厲害之處,這時才知唯有悟後,人生才沒白來,煩惱才沒有白受。而人生的貪瞋癡與煩惱的信念相,也是語言精靈軟體的一部份。它是語言人類的自我,也是參究的啟發處,入門的鑰匙、橋樑,悟道的關鍵。因自證自悟,不求它悟,而悟無證無悟;因參透無無,而契入實相。
對於一個悟後的人來說,這個「軟體」已可自由操控,進進出出,無來無去,可來亦可去。那時,你將會對於「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紅爐一點雪」,以及「分明月在梅花上,見到梅花早已遲」,等古代悟道者名言有更貼切的感受。

0Q新時代-C15參究中的聞思修那一個最重要?

0Q新時代-C15參究中的聞思修那一個最重要?
可能會有不少的人會認為,只要是一個經常在做靜坐、持咒、研究經典之人,或是宗教裡的神職人員等,都一律認定那就是「修行人」。在我看來,「修行」這個名詞,在古代有可能是代表一種對真理之深入探討,及心靈上的參究。但處於現今這個時代裡,所謂「修行」這個名詞似乎已被社會化了。它有可能只是在重複的做一些儀式的練習,或宗教的唱誦、祈禱,及遵守各種戒條等;也有可能包括了各種做人處世的「德行」等等。因此,只要讓別人知道你是在「修行」,則身邊之人很少不會立即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鏡來看你,及注意你的一些行為、動作,是否符合他們心中所認定的修行人形象。因此,最普遍常聽到的則可能是:「修行人怎麼可以這樣、那樣?」、「修行人怎麼可以講這種話?」、甚或「修行人怎麼能夠吃那種東西?」。似乎「修行人」三個字代表的就是不食人間煙火,而且食衣住行皆得非常簡陋才可算數。
諸如以上種種,如果是站在宗教上的角度來看,該如何處理,以及以上論調的是與非,則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裡。但是,如果對一個只是單純想要從事對生命、心靈上探討的人,我則認為使用「參究」、或「參意」等字眼,似乎較為貼切一些。而這些人亦不需要對外宣稱自己是正在參究。因為以一個平常人的身份來做參究,將可減少一些由外而來的阻力。只要用平常心,於日常生活中,當個平常凡人,隨緣隨力行善、助人,一切隨簡、單純,不要急功著相,不裝模作樣,或神神鬼鬼。平時多觀察各種內心的起伏及外相的變化,多深入參究。如此一來,不管是來自內外的種種壓力、名相煩惱,及傳統包袱都會漸漸減少,這樣可省掉不少不必要之麻煩,我想這應該不難做到的,只要你是有心人的話。
當然,如果個人之環境許可,經濟亦沒有問題的話,若能專心一致的從事參究之修練則是最好。至於是要住在城市裡,或是僻靜之鄉間、山林,則都可以,視個人之因緣及需要、方便而定,不必要勉強。雖然僻靜處勝過喧鬧地,但也要視個人如何去經營。若能持靜,雖居於市中亦可修;但若心靜不下來,雖身處山中,仍是枉然。總之,一個真正的參究者,是絕對不會將自己弄得「趣境攀緣事如麻」的。
「參究」這個名詞,不知道誰是第一個使用者,但我覺得這個字義非常好。裡面有一種積極探討、挑戰,想參破那個疑惑之心,而不是故步自封,只想要在原處踏步,及拾古人牙慧而已。參究意謂著在聞思修上下功夫,尤其是著重於「思」上面。這也是釋迦佛在大般若涅槃經裡所告誡他的學生們,聞、思、修,這三種修法尤以「思」更為重要。思也是「靜慮」或「禪那」、「善護念」、「默觀」,在英文則稱為「Meditation」。雖然古人有言「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但若要獲得真正快樂、解脫,則坐下來好好的參究、觀照,更勝於行千里路哩!
「參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範圍,及各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派別、角色、信仰等。或許有人會說我以前也常談禪及教人靜坐,但是一個學禪之人,若無法絕相超宗,往內在心地上做功夫的話,則禪也只不過是一個名相、宗教用語而已。我們要知道很多今日的各種宗教名相,通常因已歷經百千年來的延用、統合,在本質上早已產生種種不同之變化、演變。故今日的參究者,在看書、讀論求法之際,不可不小心。應獨具慧眼,勿陷在書堆、人堆、傳統堆、流行堆裡鑽不出來。自古至今,參究只須質疑、觀察、降伏這個「心」即足矣!心也就是我所說的「語言精靈軟體」。由於對這個「心」的解釋,在經論裡已談論過很多,也已略顯複雜化。例如:「求心不可給心知」,「只這心心心是佛」等,曾經有不少人問過我,這些「心」的意思,或者問應該如何才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實這些皆是來自同一個本心,但是當這個「自我心」一出現,它就立刻破成四分五裂了。這包括「想」知道的期待、未來的心,和「已」知道的過去、現在的心。
你能打從內心深處真正的不想、不知道嗎?能不為世間的種種相而再度心生攀緣、顛倒嗎?能清清楚楚於諸法實相嗎?這種真正放下的如如,動上有不動,不動上有動之境界,唯有認真,及俱福德因緣的參究者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