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十二因緣在我的生活中】

【十二因緣在我的生活中】
一切眾生皆有無明,故起種種差別(雙味、分別心),而成種種煩惱。因有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上述是佛門的重要理論:十二因緣觀)流浪經劫皆由無明為始(佛門的一個重要修行法即是斷無明,則一切因緣滅)。
十二因緣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感覺最親切、最常體會到的就是「觸」與「受」。觸是接觸,受是感受,如果在「受」的層次上沒有及時察覺,任憑愛、取、有⋯⋯一路發展下去,最後必然落入生老病死的輪迴,也就是所謂的「流轉門」。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就會及時踩住煞車,試圖回溯到「識」的層次。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舉例來說,有一天我晚餐預備做些好菜,於是叮嚀兒子早點回來吃飯,兒子說他已與女朋友約好了,要在外面吃飯。這是我們彼此「觸」上了;我心中略有不悅,不是昨天才與女朋友約吃晚飯嗎?有必要天天黏在一起嗎?老媽的手藝就那麼不值一顧?於是「受」也有了,「不愛」也很明顯了,只差沒有讓他在母親與女友之間作一「取捨」了。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既然已經認清楚了,當然不會茫茫然地「流轉」下去。於是我和顏悅色地跟兒子說:「不妨事,給你留著回來當宵夜吃!」如此一來,不是皆大歡喜嗎?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模式,衍生出不同的行事作為,當別人的想法與我們相左,或做法令我們看不慣時,通常心中會有一動,這就是我所謂的「觸」上了。歷史經驗告訴我說,很多的「觸」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任憑情緒發洩或逞一時之快,卻有可能釀成大禍。於是我總設法在一秒鐘之內讓自己「不受」;或許嚴重一點的「觸」,要「受」了之後,甚至於「愛憎」、「取捨」了之後再拉回來,但至少我已清楚知道什麼是「流轉門」,就應該懂得迴避「流轉門」。久而久之,我發現自己變得有耐性多了,也願意聽些不同的意見,因為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